秋怀寄呈子权先示徽之兼简孝先熙之

树哭寒蜩草哭虫,何堪羁客愤时穷。

卒无可乐群书外,百不堪言一叹中。

云黯暮天沉白日,土尘平地断清风。

夫君若问秋来况,泪满遗编发乱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树木似乎在哭泣,寒蝉和草丛也在哀鸣,羁旅之人面对时局困顿怎能忍受。
除了群书再无乐趣可寻,所有的苦楚都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乌云蔽日,暮色深沉,白天也变得昏暗,尘土飞扬,连清风也被阻断。
如果丈夫询问秋天的情况,我泪水涟涟,头发散乱,满心悲凉。

注释

树:比喻忧郁的心情。
哭:形容悲伤。
寒蜩:秋天的蝉,象征凄凉。
羁客:漂泊在外的人。
愤时穷:对时局的愤慨和困厄。
卒:最终,无从。
群书:众多书籍,借指寻求安慰。
百不堪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
一叹:一声叹息。
云黯:乌云密布。
沉白日:使太阳显得下沉。
土尘:尘土飞扬。
断清风:阻挡了清风。
夫君:丈夫。
遗编:遗留的书籍。
发乱蓬:形容头发散乱,形象地表现愁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个人的哀愁。首句“树哭寒蜩草哭虫”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自然界的萧索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接着,“何堪羁客愤时穷”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对于时局的不满和个人的贫困无奈。

“卒无可乐群书外,百不堪言一叹中”则是说诗人除了书籍之外,再难找到快乐的事情,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苦恼,一声叹息道尽了万千心绪。以下两句,“云黯暮天沉白日,土尘平地断清风”继续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天气阴冷,地面尘土飞扬,连清风都被切断,这些景物无不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最后,“夫君若问秋来况,泪满遗编发乱蓬”则是说如果有人询问秋天的情况,诗人的眼泪充满了古籍中的纸张,连笔下的文字都变得混乱不堪。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感慨,更是借以抒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沉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时事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送介甫行畿县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

被水田畴思贷种,经冬鳏寡待周贫。

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束徽之入京

出处身之道,穷通命有时。

九门无直谒,千里去何为。

南亩春耕近,西风去马羸。

白云况多恨,归计莫令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和秘校

野客从谁忽解颜,乐闻高论厌樊间。

致身富贵时宁少,仕道功名古亦艰。

好说青山从我老,当分白日与君闲。

扁舟闻说明朝别,何日音书可到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庭老罢尉金坛

心无畦畛见天真,落落男儿七尺身。

莫叹一官淹圣代,聊将三釜慰慈亲。

月明空照居民侣,风急随飘去马尘。

寂寞西轩人别后,海棠花好为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