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郑常侍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吏穿霞片望,僧埽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山川也怀着恩情,高飞的鸟儿纷纷降落。
官吏穿过云霞望去,僧人扫过月光归去。
在朝廷近处的台阶上礼拜,树林中的住所传来轻轻的钟声。
他曾让我在此停留,这话语聊以慰藉我思念的心灵。

注释

山亦:山川也。
怀恩:怀着恩情。
地:大地。
高禽:高飞的鸟儿。
尽下飞:纷纷降落。
吏:官吏。
穿:穿过。
霞片:云霞。
望:望去。
僧埽:僧人扫过。
月棱:月光。
省拜:在朝廷近处的礼拜。
墀:台阶。
烟:烟雾。
微:轻轻的。
曾令:曾让。
驻锡:停留。
话:话语。
聊用:聊且。
慰攀依:慰藉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寄贺郑常侍》。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 这两句表达了山川大地怀抱万物之恩泽,高耸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生动画面,展示了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情景。

"吏穿霞片望,僧埽月棱归。" 这两句则描绘了官吏透过云霞窥视远方,僧人随着月光的指引返回寺庙的情形,体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观察和理解。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 这两句写的是官员简化礼节,只需轻拂烟霭即可谒见,以及林间住所清幽,时光流转得以宁静自得的情景。

"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曾经受命停留之地,与友人交流思想,以此作为安慰和依靠的意愿。

整首诗通过对山、禽、官吏、僧人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生状态的观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李洞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在诗歌中构筑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世界。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寄淮海惠泽上人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

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清演

忽闻清演病,可料苦吟身。

不见近诗久,徒言华发新。

别来山已破,住处月为邻。

几绕庭前树,于今四十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窦禅山薛秀才

窦岭吟招隐,新诗满集贤。

白衫春絮暖,红纸夏云鲜。

琴缠江丝细,棋分海石圆。

因知醉公子,虚写世人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翠微无可上人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