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寄翠微无可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或同僚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意。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这里描绘了一种境界,远方和近处的人们都将心思寄托在一个叫做“翠微”的地方。这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也有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或是精神上的栖息之所。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展经”意味着阅读经书,“猿识字”则形象地表现了猿猴能够辨认文字,这里可能暗喻着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而“听法虎知非”中,虎作为强悍的象征,在这里却是聆听佛法并懂得了什么是非真实的存在。这两句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景象。“泉注城池”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如同一处清泉潺潺流过古老的城墙。而“霞生侍卫衣”则让人想象到彩色的云霞缭绕,仿佛是天上神仙的侍从所穿之服。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和超现实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庄严的氛围。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道德、宇宙运行规律(玄机)的感慨。这句话中,“玄机”指的是深奥难测的宇宙真理和自然法则。而“何似总无机”则是一种自嘲,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这些深不可测的道理,也不能完全被人所学,似乎总有一部分超出了人的理解范围。
这首诗通过对远方心向之地的怀念,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表达,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深邃情感。
不详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诸方游几腊,五夏五峰销。
越讲迎骑象,蕃斋忏射雕。
冷筇和雪倚,朽栎带云烧。
从此西林老,瞥然三万朝。
禁院对生台,寻师到绿槐。
寺高猿看讲,钟动鸟知斋。
埽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归来逢圣节,吟步上尧阶。
蟋蟀灯前话旧游,师经几夏我经秋。
金陵市合月光里,甘露门开峰朵头。
晴眺远帆飞入海,夜禅阴火吐当楼。
相看未得东归去,满壁寒涛泻白鸥。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乾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