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寺遍参五百应真像

龙岩开净域,鹫岭凝香雾。

层级凌虚空,危磴郁盘互。

象设诸天迥,铎响万灵附。

奇怪意每殊,变幻理非塑。

向背绕慈航,深浅超梵度。

龙蛇争翕熠,神鬼秘藏护。

忍草出芝田,昙花开玉树。

五百与真如,三千了禅悟。

旷览结朋俦,恣意同骋步。

回轩局微躬,巡檐眩反顾。

暂因惬所适,早已捐俗虑。

不作解缨想,宁知舍筏喻。

愿言学无生,永證菩提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对净寺的游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首句“龙岩开净域,鹫岭凝香雾”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龙岩洞开启了一个清净的世界,鹫岭上凝聚着香气弥漫的雾气,预示着神圣与祥和。

接着,“层级凌虚空,危磴郁盘互”描绘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险峻,层层叠叠,仿佛直入云霄,石阶曲折蜿蜒,充满了挑战与探索的乐趣。诗人通过“象设诸天迥,铎响万灵附”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崇高地位,钟声悠扬,吸引着无数灵性的附会。

“奇怪意每殊,变幻理非塑”则表达了对寺庙中各种奇异景象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领悟。诗人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空,每一次转向都带来新的惊喜与思考。

“向背绕慈航,深浅超梵度”暗示了在这片圣地中,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能找到通往智慧与慈悲的道路,无论深入还是浅尝,都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的升华。

“龙蛇争翕熠,神鬼秘藏护”描绘了寺庙中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和谐共存,龙蛇在光与暗中舞动,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而“忍草出芝田,昙花开玉树”则是对生命与时间短暂而珍贵的赞美,如同忍草在艰难环境中绽放,昙花在夜幕降临前瞬间盛开,都是自然界中的奇迹。

“五百与真如,三千了禅悟”提到了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五百罗汉与真如境界,三千世界与禅悟之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旷览结朋俦,恣意同骋步”则展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人在广阔天地间自由行走的情景,共同探讨与实践佛法,寻求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增长。

“回轩局微躬,巡檐眩反顾”描述了诗人回望过去,审视自我,反思修行之路的过程,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最后,“暂因惬所适,早已捐俗虑”表达了诗人暂时满足于当前的体验,但内心早已摆脱了世俗的忧虑,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不作解缨想,宁知舍筏喻”则借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被外在束缚所困扰,也不执着于某种方法或途径,而是追求内在的觉醒与解脱。

“愿言学无生,永證菩提路”是诗人的心愿,希望继续学习佛法,最终实现无生的境界,永远走在通向觉悟与解脱的路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净寺的壮丽与神秘,更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反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精神追求融为一体,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深度的画面。

收录诗词(509)

王弘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起由灵隐登北高峰绝顶

磴道历危盘,层烟锁苍叆。

灵隐与天竺,高峰此焉在。

候晓策篮舆,扪萝蹑魁磊。

行者如沙虫,蹩躠相负戴。

劳苦出盘飧,牵曳佐欸乃。

累级时一息,将辍气愈倍。

杯勺指江湖,微茫望云海。

烟火隔氛埃,平沙灭浮彩。

旷览觉神怡,流光怅容改。

尘网戒徒劳,河清恐难待。

形式: 古风

游明昌寺

化国景舒长,明昌移佛日。

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

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

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

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密。

传经侍海童,听法环鲛室。

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

居上谁开山,太守毗耶匹。

万口协讴歌,四郊戴宁一。

指麾若响应,劝募争输率。

经营欢子来,变化潜神肸。

云岩映绮栊,鳌岫攒幽洁。

遂令宝岭隈,倏尔珠宫别。

罗江当水门,形胜增巀嵲。

功参造化权,扶舆产英杰。

作者去思存,崇报永无辍。

仆本江海人,红尘厌纷涅。

堂希绿野閒,恩许鉴湖佚。

平生好游玩,到处耽禅悦。

山水发清机,风泉畅澄澈。

遐览意何雄,冥搜念已折。

空门如可逃,即此回前辙。

形式: 古风

赠真州李孝廉

吾党青莲生,文辞特高妙。

白雪时孤扬,举世知音少。

怀古清溪曲,抗迹丹霞峤。

仁智反无营,息心谢纷扰。

肮脏世寡谐,偃蹇意腾矫。

幽寻千古际,冥搜万象表。

直穷始无始,谁测空明了。

九万宁足云,秋毫太山小。

形式: 古风

山庄杂咏(其一)

幽居屏嚣尘,遁迹寻丘壑。

辞家恣远游,明农矢耕凿。

芊绵野径纡,散诞田园乐。

清霜拂疏茅,凉月罩广幕。

禾黍报西成,犁锄戒东作。

林醪瓮缶供,古意存真朴。

鸿飞志高冥,凤览翔寥廓。

即此颐深栖,琴书聊尔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