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僧房

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

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僧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描绘了通往僧房的山路,蜿蜒曲折,茂密的植被遮蔽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感。

接着,“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点明了僧房的位置,隐藏在山腹之中,仿佛与世隔绝,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通过询问僧人的姓名和在山中居住的时间,暗示了僧人的生活简单而朴素,与外界的联系淡薄。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表达了僧人对时间流逝的无感,以及对最初选择隐居生活的怀念,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描绘了僧房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高耸,草丛茂盛,与僧人的生活环境相和谐,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画面。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强调了僧人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描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通过汲水和摘蔬来满足基本需求,体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人与山中其他人的关系,虽然同处山中,但僧人却鲜少与他们接触,突出了其生活方式的独立与超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庄家

林里桔槔悬,咿咿辘轳响。

郊原雨尚稀,车水灌蔬壤。

崩塘差补葺,预防春潦涨。

菜甲已破坭,鱼苗亦吹浪。

邻里助辛勤,樽酒相遗饷。

瓶盎幸馀储,牛羊渐壮旺。

生事泊无忧,开怀且尽量。

形式: 古风

庄田僧舍

山僧不住山,庄上结茆屋。

川原新雨过,处处啼布谷。

农家春事忙,晓出驱黄犊。

蔓草偃荆扉,山僧还独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

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游兴隆庵

断碛绝行径,石溜崩湍泻。

盘山几转深,竹院殊疏野。

云壑藏诸天,嵬嵬搆广厦。

游人占画桥,山僧闭兰若。

摊经尚未收,晒衲古廊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