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田僧舍

山僧不住山,庄上结茆屋。

川原新雨过,处处啼布谷。

农家春事忙,晓出驱黄犊。

蔓草偃荆扉,山僧还独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山僧不住山”,便为读者揭示了故事的主角——一位不拘于山林的僧人。接着,“庄上结茆屋”一句,点明这位僧人选择在农庄旁搭建茅屋栖身,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川原新雨过,处处啼布谷。”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象,布谷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农家春事忙,晓出驱黄犊。”则将视角转向了农庄中的繁忙景象。清晨,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赶着黄牛下地耕作,象征着勤劳与希望。这一场景与前文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蔓草偃荆扉,山僧还独宿。”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僧人独自在茅屋中度过夜晚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蔓草覆盖着荆门,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僧人的孤独与超脱。同时,这也体现了僧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一角,通过僧人与农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心灵状态,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蕴含的哲思与情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邃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

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游兴隆庵

断碛绝行径,石溜崩湍泻。

盘山几转深,竹院殊疏野。

云壑藏诸天,嵬嵬搆广厦。

游人占画桥,山僧闭兰若。

摊经尚未收,晒衲古廊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游观音岩

陡绝一悬崖,跻攀断云术。

却从烟际渡,如捣鼋鼍窟。

洞口出波心,萦阶琢山骨。

扪摩石压面,登顿头低膝。

涧绝施层栈,厓巉引脩繂。

缭绕蜗旋壳,高庳蚁封垤。

诡幻非一态,奇崄难具悉。

行人去窅窅,忽讶半空出。

大士趺莲花,慈容照慧日。

阳鏬漏天光,阴窦秘泉潏。

碍石过云迟,飘帆转溜疾。

蹑景忽如驰,回睇惘若失。

清游难久恋,灵迹洵无匹。

形式: 古风

新置斗室颜曰不住庵因纪以诗

双脚似转蓬,如何得暂住。

我身随脚转,歘若空中雾。

何况身外居,亦复等行路。

新置一间房,副以常供具。

何须用此房,如行小歇步。

竹帘和木榻,茶铛并酒瓠。

草草略完整,一一就安厝。

坳池潴积水,小有濠濮趣。

盆鱼四五头,时花两三树。

我来粗洒扫,我去暂扃锢。

不借俗人居,墙壁忌沾污。

不用家童守,无甚可将护。

辟如解绦鸟,岂必恋空笯。

以我幻来身,权寄遽芦寓。

取名不住庵,庵非常住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