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草窗词有白石飞仙的飘逸清空,兼紫霞翁的凄迷谐婉之调。岂料如今一曲歌罢,赏音寂然,知音顿少。想必草窗曾几番幽梦,魂归人间,但见旧家池馆,人物两非,丛生青草。
清风明月交游的逸兴,山川万物引发的慨然怀抱,此时凭借什么才能告知你春天又已来到?空留下写满江南离恨的词卷,夜夜思念故人,萍花也凋残衰老。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草窗:即周密。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白石飞仙:借用白石先生事指白石道人姜夔。
据《神仙传》,白石先生为中黄丈人弟子,至彭祖时已二千岁。
不肯修升天之道,唯取不死而已。
常煮白石为粮。
因就白石山而居,时人号曰“白石飞仙”。
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这里指周密的词严于音韵。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指周密词多写自己陶醉山水,隐居山林的情怀。

鉴赏

这首诗名为《踏莎行·题草窗词卷》,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沂孙之手。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语言优美,意境辽阔。

开篇“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诗人置身于一片神秘而又不失优雅的自然之中。紧接着,“断歌人听知音少”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切理解,却不得其解者。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一句,则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巨变。诗人通过对旧日美好场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这两句,不仅描绘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借由这种情感交流来抒发自己的胸襟壮志。诗人似乎在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凭谁说与春知道”一句,则充满了无奈和悲凉,似乎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春去秋来的无常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哀。这里,“春”既可以理解为季节,更隐喻着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之事物和无法挽回的青春岁月所生的哀愁与感慨。这里,“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美好而又易逝的事物。而“相思一夜苹花老”,则是对相思之情在时间长河中日渐凋敝的无奈感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构建了一幅充满哀愁和怀旧色彩的意境画卷。诗人在其中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更透露出对于生命中无法挽回之物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一斛珠(其一)

小窗银烛。轻鬟半拥钗横玉。数声春调清真曲。

拂拂朱帘,残影乱红扑。垂杨学画蛾眉绿。

年年芳草迷金谷。如今休把佳期卜。

一掬春情,斜月杏花屋。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落魄/一斛珠(其二)

揉碎花心,吟碎淡黄雪。

形式: 押[屑]韵

醉蓬莱.归故山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霜天晓角

翠簟一池秋水,半床露、半床月。

形式: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