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捡到断剑的剑头,不知道它是如何断掉的。
握在手中的剑尾像青蛇的尾巴,剑尖仿佛几寸高的青山之巅。
猜测它是斩杀过大鲸或巨蟒,也可能是刺过蛟龙的利剑。
如今它残缺地落在泥土中,被丢弃无人问津。
我有卑微耿直的性格,喜好刚强而不喜欢柔顺。
不要轻视这把直而断裂的剑,它仍胜过弯曲完整的钩子。

注释

拾得:捡到。
折剑头:断剑的剑头。
一握:一手握住。
青蛇尾:比喻剑尾。
碧峰头:比喻剑尖。
鲸鲵:大型海洋生物,此处指巨鲸。
蛟虬: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此处指蛟龙。
委弃:丢弃。
鄙介性:卑微而正直的性格。
好刚不好柔:喜欢刚直而不喜欢柔顺。
直折剑:直而断裂的剑。
曲全钩:弯曲但完整的钩子。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把断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刚毅不屈、坚持原则的赞赏和自我期许。开篇"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直接引出了断剑这一意象,同时也带来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遐想。紧接着"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描绘了断剑的形态,用"青蛇"比喻其蜿蜒曲折,用"碧峰"形容其坚硬锋利。

中间两句"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进一步描绘了断剑可能的历史使命——或许它曾经杀过巨兽,或刺穿过怪物,但如今却被遗弃在泥土之中,无人问津。这不仅是对断剑的描述,也是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最后两句"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则表达了诗人的个性——他倾向于选择坚定和强硬,而非柔弱与妥协。并且,他认为即使是断剑,也比那些弯曲而完整的钩子更加值得尊敬。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品格和原则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断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价值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代沧桑、英雄不再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旱热二首(其一)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

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

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

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

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

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

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

岂唯身所得,兼示心无事。

谁言苦热天,元有清凉地。

形式: 古风

旱热二首(其二)

勃勃旱尘气,炎炎赤日光。

飞禽飐将坠,行人渴欲狂。

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

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

肉轻足健逸,发少头清凉。

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

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誇胜绝然去城稍远来往颇劳弊居新泉实在宇下偶题十五韵聊戏二君

龙门苍石壁,浥涧碧潭水。

各在一山隅,迢遥几十里。

清镜碧屏风,惜哉信为美。

爱而不得见,亦与无相似。

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

脂辖复裹粮,心力颇劳止。

未如吾舍下,石与泉甚迩。

凿凿复溅溅,昼夜流不已。

洛石千万拳,衬波铺锦绮。

海珉一两片,激濑含宫徵。

绿宜春濯足,净可朝漱齿。

绕砌紫鳞游,拂帘白鸟起。

何言履道叟,便是沧浪子。

君若趁归程,请君先到此。

愿以潺湲声,洗君尘土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