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其一)秋夜

昨夜秋阴如梦,海棠今夜醒。

点扣砌、碧露飘珠,婵娟子、自韫红情。

残蟾徘徊欲上,银河转、雁带三四星。

渐一行、叫过西楼,重帘下、叹息眠未成。

远梦渔阳暗惊。秋桑落盏,鹅黄酒熟蒲城。

且倒银瓶。欠纤指、破新橙。

金荃集中佳语,总写上、女儿青。寒螀暗鸣。

惟应感秋客,知此声。

形式:

鉴赏

这首清代末期诗人樊增祥的《绮寮怨·其一 秋夜》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昨夜秋阴如梦”,以梦为引,暗示了夜晚的朦胧与迷离。海棠花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觉醒和情感的流露。“点扣砌、碧露飘珠”描绘了露珠晶莹,点缀在台阶之上,如同明珠般璀璨。“婵娟子、自韫红情”则借月光下的海棠,寓言女子含蓄的内心情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残蟾”、“银河”、“雁”等意象,营造出深夜的宁静与寂寥,尤其是“一行、叫过西楼”的雁鸣,增添了秋夜的凄凉。诗人未能入眠,只能在“重帘下、叹息眠未成”,表达内心的思绪万千。

“远梦渔阳暗惊”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忧虑或回忆,可能是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接着,他借“秋桑落盏,鹅黄酒熟蒲城”描绘了丰收的季节和醇厚的酒香,试图借此暂时忘却烦恼。

最后,诗人感叹“欠纤指、破新橙”,表达了对佳人陪伴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将这些情感融入“金荃集中佳语,总写上、女儿青”,希望能在文学中找到共鸣。结尾处,“寒螀暗鸣”与“知此声”的秋蝉,更增添了诗人孤独与怀旧的情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夜之情思。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绮寮怨(其二)秋霁登平台舒眺,用前韵

十日南山如睡,晓烟吹梦醒。

照素浐、绮日笼沙,连昌柳、别是风情。

琴台高秋独眺,风吹帽、未放双鬓星。

料板桥、昨夜微霜,疏林叶、绿黯红未成。

陌上黄尘不惊。雕鞍绣毂,依然鼓角严城。

酒酝双瓶。捉霜蟹、市香橙。

今年旧京重九,对圃菊、眼犹青。楼头鹳鸣。

销除宋诗里,风雨声。

形式:

绮寮怨(其三)歌席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听管弦。

又画阁、软舞娇歌,兰陵酒、浅泛金船。

白头梨园子弟,初相见、记在天宝前。

自翠华、迤逦西巡,霓裳曲、往往传世间。

红烛影摇翠钿。歌楼听雨,消磨几许华年。

祇有何戡。数朝士、到贞元。

秦筝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销魂黯然。

怜他柳梢月,花上烟。

形式:

绮寮怨(其四)

不信青门寒早,菊瓶香未残。

傍扣砌、密缀圆花,青霜里、越耐人看。

药娥徘徊欲上,琼楼远、祇恐天上寒。

甚夜乌、已定还惊,亭西竹、颤袅青玉竿。

徙倚东廊画栏。中庭荇藻,明明玉水生澜。

白雁横天。可捎得、锦书还。

依稀春明旧梦,梦不到、早梅边。婵娟可怜。

花和雪中竹,无比妍。

形式:

绮寮怨(其五)

叩齿梳头才了,玉凫烟未残。

又绮日、薄映南窗,垂帘处、院竹谁看。

晖晖玉山照座,金貂客、一洗郊岛寒。

听说诗、妙解人颐,莲花舌、似导鱼上竿。

尚忆湖亭倚栏。铜瓶活火,圆瓯细蹙微澜。

路远于天。更无意、乞东还。

惟余昌明一盏,绿玉色、透中边。肠枯自怜。

谁知饮茶足,诗更妍。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