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与陈楚材游四天王寺见五髻文殊画像于庑下剥落可惜遂以告罗宗约参议迁之正法禅院俾长老惠公龛而祠之为诗十四韵书其事

陈侯招我古寺行,破椽老瓦烦支撑。

丹青巨壁置庑下,大士五髻彯华缨。

旁风上雨尘土集,意象落莫无光晶。

近前谛视乃名笔,妙处不减本与琼。

惜哉此地非所托,走卒嘈杂儿童轻。

西邻塔庙颇雄伟,弥天老惠新主盟。

撞钟击鼓饭千指,分坐岂无三尺楹。

何人堪作不请友,参谋行解俱圆明。

从容试以语二士,曰此甚易非难成。

便从游戏出三昧,各借一臂相扶擎。

腾空似赴远公约,散花如入维摩城。

都人改观香火肃,雨泪膜拜争投诚。

主人更在好看客,永为道伴终生平。

莫言有我不须你,留取眉毛遮眼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陈楚材在古寺的游历情景,以及对五髻文殊画像的观赏和感慨。诗中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艺术的鉴赏眼光,也透露了他们对佛法的尊崇和理解。

“破椽老瓦烦支撑”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古寺的沧桑与颓败,而“丹青巨壁置庑下,大士五髻彯华缨”则展现了文殊菩萨画像的宏伟和庄严。诗人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作品不应受环境影响的惋惜。

“旁风上雨尘土集,意象落莫无光晶”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画面中的静谧与神圣感。诗人对画像的细致观察和鉴赏,“近前谛视乃名笔,妙处不减本与琼”,显示出作者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惜哉此地非所托,走卒嘈杂儿童轻”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无法保存这份艺术珍贵的遗憾。紧接着,“西邻塔庙颇雄伟,弥天老惠新主盟”则描绘了附近塔庙的壮观,并且暗示了一种新的承诺或是新的开始。

诗中后半部分,描述了与友人共同参议迁移文殊菩萨画像至正法禅院,以及对此事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撞钟击鼓饭千指,分坐岂无三尺楹”等句子,诗人传达了一种庄严而又热闹的气氛。

结尾部分,“都人改观香火肃,雨泪膜拜争投诚”表现了人们对此举动的尊重和虔诚。最后,“主人更在好看客,永为道伴终生平。”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共同信仰的坚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艺术、佛法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友情和共同理想的重要性。通过对环境与艺术作品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

收录诗词(37)

何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龙华佛阁

西川凿山三大像,突兀皆在江之湄。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

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

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

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釐。

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人心狎水水多祸,佛力在人人不知。

年来蜀产坐朘削,夜半有力真能移。

轲峨大艑去不绝,綵鹢破浪风扬旗。

慈悲但作布施相,江神虽怒将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太平兴国宫留云阁

隐约山光到户,萧疏竹影侵窗。

昼静几声啼鸟,夜深一枕寒江。

形式: 六言诗 押[江]韵

诗一首

万伪何缘斗一真,时间谩得面前人。

生男种女多喑哑,果报元来必有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流不复三峡险,天际自此中州宽。

形式: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