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华佛阁

西川凿山三大像,突兀皆在江之湄。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

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

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

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釐。

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人心狎水水多祸,佛力在人人不知。

年来蜀产坐朘削,夜半有力真能移。

轲峨大艑去不绝,綵鹢破浪风扬旗。

慈悲但作布施相,江神虽怒将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的佛教建筑——龙华佛阁,位于西川凿山之旁,江水映衬其间。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座佛阁的宏大与庄严,以及它在自然山水之间独特的地位和气势。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其他山峰都已审视无遗,但唯有这座佛阁的雄伟与神秘尚未尽情领略之意。这不仅展示了佛阁的非凡气质,也透露出诗人的敬仰和向往。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一句,则通过对古人开创事迹的回忆,以及自己骑着瘦弱的马匹追寻这些伟大足迹的情景,强调了这座佛阁不仅是建筑奇观,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重量。

诗中还多次使用了对比和夸张,如"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通过将佛阁比作百尺高大的金身,以及宝阁之美妙,不仅突出了其建筑的宏伟,更强调了其精神价值与文化地位。

此外,诗人还借助自然景观,如六月滩涛的奔腾吼叫,以及夜半有力真能移山之说,来增强佛阁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佛教力量的信仰和敬畏。

最后,"慈悲但作布施相,江神虽怒将何为"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这座佛阁所体现出的慈悲精神的赞颂,以及面对自然界的狂暴(如江神之怒)时,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安抚一切的信念。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龙华佛阁外在雄伟景观与内在精神气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这座建筑及其所承载文化和信仰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7)

何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太平兴国宫留云阁

隐约山光到户,萧疏竹影侵窗。

昼静几声啼鸟,夜深一枕寒江。

形式: 六言诗 押[江]韵

诗一首

万伪何缘斗一真,时间谩得面前人。

生男种女多喑哑,果报元来必有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流不复三峡险,天际自此中州宽。

形式: 押[寒]韵

益州州学圣训堂

益为藩捍西南隅,物众地大称名都。

择守来颁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条教,便宜皆得行黥诛。

群奸帖息不敢动,无复弄兵觊穿窬。

任威或谓一时事,立政恐非长世图。

岂无达识究是否,重在改作徒嗟吁。

仲翁裔孙有伟度,敢决不以常文拘。

当官勇欲除弊法,伊忧内恻仁心孚。

视人无异远方意,威刑惠政还相须。

始时岁荒力赈救,坐使饿殍成完肤。

既而为俗思根本,其在立学陈师谟。

大开儒庠务诲导,秀民耸慕纷来趋。

遂言讲署鸿生职,使演经传传诸徒。

奏函一上闻法座,诏劄即日来谐俞。

诏云信汝辨治蜀,缓任威罚先文儒。

公心感激侈上赐,刻在金石尊神谟。

覆之大厦榜美称,日久传者期无渝。

邦人承风为盛事,观者填道来于于。

嗟嗟多士其听命,勿即邪径安夷涂。

师无訾圣生率教,信尚姬孔尊唐虞。

施之乡党励雅俗,仁谊得以相持扶。

汉皇初始盛文学,起自蜀国行中区。

本朝教化视三代,建元安可为齐驱。

吾君训辞谕万里,义均盘诰兹宣敷。

吾守教本树一国,学成洙泗相涵濡。

臣谋君从协大义,圣哲倡和真同符。

欲歌盛节示万古,才不迨志嗟其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