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四十九)

千日功夫不暂闲,河车搬载上昆山。

虎抽白汞安炉里,龙发红铅向鼎间。

仙府记名丹已熟,阴司除籍命应还。

彩云捧足归何处,直入三清谢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长久修炼从不懈怠,如同河车搬运灵药到昆山。
猛虎吸取白汞置炼炉,龙首喷出红铅投入鼎中。
仙府记录的名字显示丹药已炼成,阴间的簿册也将我的名字除去。
身披彩云,不知归向何方,径直进入三清之地拜见圣颜。

注释

千日功夫:长期修炼。
不暂闲:从不停歇。
河车:道教比喻搬运精气的象征。
搬载:搬运。
上昆山:运往仙境昆山。
虎抽白汞:比喻炼丹过程中的操作。
安炉里:放入炼炉。
龙发红铅:同样比喻炼丹过程。
向鼎间:投入炼丹的鼎中。
仙府:仙境或修道者的居所。
记名丹已熟:丹药炼制完成。
阴司:阴间或地狱。
除籍:从生死簿中除名。
命应还:命运应当回归。
彩云捧足:形容仙人般的景象。
归何处:去向何处。
三清:道教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居住的最高仙境。
谢圣颜:拜见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经过千日的勤勉修炼,终于炉鼎中药物告成,丹药煅制得法,预示着他们即将达到修仙证道的境界。诗中的“河车搬载上昆山”、“虎抽白汞安炉里”、“龙发红铅向鼎间”等用语,都显示了道士对内丹外丹功夫的精湛和投入,以及对修炼过程中药物变化的细致观察。同时,这些形象也隐喻着道士在精神世界中的跋涉与挑战。

“仙府记名丹已熟”表明修炼已经成功,道士的名字即将被记录在仙籍之上。而“阴司除籍命应还”则指代行者完成了对自己生命力的掌控,可以摆脱生死的桎梏。最后,“彩云捧足归何处,直入三清谢圣颜”描绘了道士乘坐彩云,回到仙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之境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辉煌,充分展现了唐代道教修炼文化的神秘与高远。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五十)

解匹真阴与正阳,三年功满结成霜。

神龟出入庚辛位,丹凤翱翔甲乙方。

九鼎先辉双瑞气,三元中换五毫光。

尘中若有同机者,共住烟霄不死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七言(其五十一)

修生一路就中难,迷者徒将万卷看。

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互不成丹。

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无亏白自乾。

认得此般真妙诀,何忧风雨妒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言(其五十二)

九天云净鹤飞轻,衔简翩翩别太清。

身外红尘随意换,炉中白石立时成。

九苞凤向空中舞,五色云从足下生。

回首便归天上去,愿将甘雨救焦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五十三)

欲陪仙侣得身轻,飞过蓬莱彻上清。

朱顶鹤来云外接,紫鳞鱼向海中迎。

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渐成。

下瞰日轮天欲晓,定知人世久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