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弁峰苕水挽将归,北第南园自一时。
过眼浮名真是梦,回头乐事总成悲。
荆兰膝下同黄壤,鸿雁行中失白眉。
曾是汝阳门下客,凄凉空咏八哀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挽新安恭荣王诗(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弁峰和苕水象征着挽歌中的山水,暗示了王公的归宿;北第南园,或指皇室府邸与园林,代表了他生前的荣华与地位。诗人认为那些过往的浮名如同梦幻般虚无,而曾经的欢乐如今却只能带来悲伤。
"荆兰膝下同黄壤",荆兰可能是指王公的陵墓,"黄壤"则指墓地,表达出亲人离世后的凄凉;"鸿雁行中失白眉",鸿雁比喻亲友间的联系,"白眉"可能指王公,意为他在人世间的重要角色已不在,令人痛惜。最后,诗人以自己曾是王公门下的宾客身份,感叹如今只能空吟哀诗,追忆往昔,充满了凄凉与无奈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逝者生前荣华与身后哀景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具有浓厚的挽歌特色。
不详
骚人先自不禁秋,风雨相将作许愁。
尚有壮怀因酒到,苦无佳思慕诗休。
故乡音信新来雁,尽日笙歌谁氏楼。
满目黄花笑憔悴,未应回首没江鸥。
暮鹊投林意自深,向来一诺抵千金。
面看逆旆有归色,足望穷途无好音。
岁晚更怜霜点鬓,夜寒除是月知心。
政应老死何须惜,或有遗书备访寻。
妄意弹冠不作疏,向来曾是曳长裾。
倚门慈母须微禄,当路群公亦荐书。
杜曲诗成还蹭蹬,河东赋在有吹嘘。
上林不敢栖高树,斗水何妨置腐鱼。
屋角勃姑时自唤,篱根络纬竞先鸣。
刈禾政想赪肩重,扬秕那愁眯目轻。
考满我应书下下,赈荒人谓策平平。
回思旧岁民情恶,不但中山有啜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