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理闰

鄱阳庙壁如雪白,冷光熊熊墨痕热。

龙舟驾浪腾龙睛,日轮照见忠臣血。

一子齿剑一荷戈,入功臣家女郡奴。

奴以爨灰污其面,灰中被挞逃如愿。

十年始脱从军衣,青松白璧全身归。

归来颜色好,空家白骨埋秋草。

等是未亡人,落花孤燕不怀春。

春寒泪如雨,朝饥谁告语。

见者怜之馈钱米,吁嗟此是忠臣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臣之女在鄱阳庙壁上的悲惨遭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色彩,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鄱阳庙壁如雪白,冷光熊熊墨痕热。” 开篇即以雪白的庙壁和炽热的墨痕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冷峻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主人公命运的一种隐喻。

“龙舟驾浪腾龙睛,日轮照见忠臣血。” 这两句通过龙舟和日轮的意象,象征着主人公的父亲作为忠臣所遭受的牺牲。龙舟的腾跃与日轮的照耀,不仅展现了力量与光明,也暗示了牺牲与荣耀。

“一子齿剑一荷戈,入功臣家女郡奴。” 描述了主人公的身份转变,从一位功臣之家的女儿转变为郡奴,体现了她命运的转折和牺牲。

“奴以爨灰污其面,灰中被挞逃如愿。” 这里通过爨灰和鞭挞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遭受的痛苦与挣扎。爨灰的污秽象征着侮辱,而逃走的愿望则表达了她对自由的渴望。

“十年始脱从军衣,青松白璧全身归。” 主人公经历了十年的苦难后,终于得以解脱,回归到自由的生活。青松和白璧的意象,象征着她的坚韧与纯洁。

“归来颜色好,空家白骨埋秋草。” 归来的主人公虽然容颜焕发,但家中却只剩下白骨,与自然界的秋草形成对比,凸显了战争与牺牲的残酷。

“等是未亡人,落花孤燕不怀春。” 这句话通过未亡人的形象和孤独的燕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她对未来的迷茫。

“春寒泪如雨,朝饥谁告语。” 春天的寒冷和清晨的饥饿,象征着主人公生活的艰难与无助。无人告知,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见者怜之馈钱米,吁嗟此是忠臣女。” 最后,人们对她表示同情并给予帮助,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她的命运。这句话是对主人公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对忠诚与牺牲的一种致敬。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悲惨遭遇的描绘,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黄侍中观

龙头觺觺鼎一足,左班文臣罪名六。

泣拜亲墓悬为图,忠孝者妻给象奴。

奴索钗钏意在酒,绐之使出挈家走。

淮清桥下水阴阴,呕血于石成观音。

何乃愁惨状,舁至夫祠屹相向。

魂兮魂兮罗刹矶,江豚拜浪鱼腹肥,亦有血痕红裹旧朝衣。

形式: 古风

王修撰艮

三人同榜五同居,白首同归识竟虚。

流涕无言偏伏鸩,隔墙何处忽呼猪。

后时不及修降表,前事谁能禁谤书。

到得狱门怀死友,须眉相见尚如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铁尚书铉

百万旌旗一夜摧,金陵王气渐寒灰。

天留铁汉居中坐,手挽燕军向北回。

雷电直教平地起,鱼龙不敢上城来。

全齐无恙屯淮去,南望遗民哭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瞿总兵能

小马俄闻脱胄亡,前驱又仆皂旗张。

龙腾天护云迷阵,虎殪宵惊羽饮梁。

负骨无儿归报母,收魂与父誓擒王。

突门馀恨城垂破,听得钲歌起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