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暨阳怀古》由清代诗人殷誉庆所作,通过对暨阳(今江苏宜兴)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浓郁的怀古之情。
首联“此地勾吴战垒开,尚馀重镇楚江隈”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历史背景,勾勒出暨阳曾是战争频发之地,如今虽已战事平息,但昔日的重镇地位依然在楚江之畔留下痕迹。这里的“战垒开”与“重镇”不仅指地理上的位置,也暗含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积淀。
颔联“城边斥堠连天远,海上鱼龙卷浪来”进一步展开画面,将暨阳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城边的瞭望塔与远处的天际线相接,象征着暨阳作为战略要地的深远影响;而海上的鱼龙卷起波浪,则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波澜壮阔。
颈联“黄歇冢荒迷蔓草,延陵碑古蚀苍苔”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名臣,延陵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贵族之地,这两处遗迹的荒凉与沧桑,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黄歇冢与延陵碑的荒芜与苍苔的侵蚀,既是自然界的规律展现,也是对过往辉煌与荣耀的无声悼念。
尾联“西风入夜鸣哀角,并和砧声彻晓催”以凄凉的西风、哀鸣的号角以及深夜的砧声,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深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古代战争场景的再现,也是对历史长河中逝去岁月的感慨。号角与砧声交织,既是对历史的回响,也是对现实的呼唤,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暨阳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