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
重阴白日落何处?秋雁所向应南方。
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归途中的感慨与景象。"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表达了出发时的轻松与回程时对路途长度的深刻体会,反映了行者的心境变化和旅途的艰辛。"重阴白日落何处?秋雁所向应南方"则是在问询夕阳的方向,同时又指出了秋天大雁的飞行方向是南方,这里不仅写景,更有对归乡之路的探寻和期待。
接着,"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描绘了旅人在茫茫沙漠中的迷惘与孤独,以及随着大雁的飞行方向前进的情景。最后,"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则表现了旅途的无尽和疲惫,连马蹄也磨损殆尽,而周围环境中不见他人的踪迹,只剩下萧瑟的边疆之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以及对于归途的无奈和渴望。诗中多次使用自然元素,如天空、日落、大雁等,不仅营造出一种苍茫与寂寞的氛围,更凸显了行者在辽阔旅途中的微小与孤立感。
不详
唐代诗人、画家。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的很多诗歌
莫以胡儿可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
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
使余力兮剪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
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
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
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