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仁山海老用山谷赠灵源老人韵

禅关无复老莱衣,陟屺心摧怨夕晖。

泣血可怜犹不死,望乡无处欲何归。

仁山老子方传法,枯木堂中久息机。

不见桃花并柏树,焉知四十九年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禅门修行不再有老莱子般的纯真,登高远望,心中充满哀伤,夕阳更添愁绪。
即使泣血也无法消逝对生的渴望,遥望故乡却无处可归,内心迷茫。
仁山的老者正在传授佛法,枯木堂中已放下尘世烦恼。
没有见到桃花和柏树,怎能体会这四十九年的沧桑岁月。

注释

禅关:佛教修行的境界。
老莱衣:古代儿童穿的彩色斑斓的衣服,象征纯真。
陟屺:登高望远。
怨夕晖:因夕阳而引发的哀怨情绪。
泣血:形容极度悲痛。
望乡:眺望故乡。
欲何归:不知何处是归宿。
仁山老子: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传法:传授佛法。
息机:放下世俗机心,静心修行。
桃花并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常用来寓意岁月变迁。
四十九年:可能指一段较长的时间,也可能暗指作者的年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简仁山海老用山谷赠灵源老人韵》。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禅关无复老莱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追忆,"禅关"指的是佛教中的禅定之所,而"老莱衣"则是形容岁月的流逝和人的衰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往昔相比较,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陟屺心摧怨夕晖"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陟屺"是古代对山陵之类的地貌的称呼,而"心摧"则形容心灵的疲惫不堪,"怨夕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日落时分所带来的愁绪和不满。

"泣血可怜犹不死,望乡无处欲何归"两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悲哀。这里的"泣血"形容极度的痛苦,而"可怜"则是对自身命运的同情和愍悯。"望乡"一词,常见于古代文人之口,代表着对于故土的情感牵绊,但在这首诗中,却因为"无处"而加倍强调了诗人的失落与漂泊。

"仁山老子方传法,枯木堂中久息机"两句,则转换了一下情境。这里的"仁山老子"可能是指某位高僧,而"传法"则代表着佛理的传递和禅定的修行。"枯木"形容树木的枯萎,而"堂中久息机"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休憩。

最后两句"不见桃花并柏树,焉知四十九年非"则又回到时间的主题上来。"不见"一词常用来表达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而"桃花并柏树"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焉知"是疑问词,"四十九年非"则可能是在探讨时间的本质,以及个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简王夏卿侍郎

下村正与辋川同,只恐桃源有路通。

山色直侵书幌里,花香尽泛酒杯中。

使君已致随车雨,丞相方来拔木风。

照席侍郎真玉树,慨然怜我坐诗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简叶丞

倾盖鄱阳彦,孤芳且寄林。

一官方似水,五字可兼金。

与世不求合,开筵犹见寻。

何当铸农器,归望故人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简立之

税驾居邻古寺中,高堂永日笑言同。

山云浓淡未成雨,溪竹飘萧先得风。

短发只从今岁白,衰颜无复少时红。

君家酿熟能分我,一醉端令万事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简刘致中兄弟

祖笔摩空有赋声,长扬羽猎旧齐名。

颇推门第多人物,故作楼居远世情。

我辈一生悲短褐,君家五字倚长城。

武陵欲借渔舟便,春水桃花不计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