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李白辩(其一)

吾道纲常有二天,虚名催逼漫楼船。

浔阳合是江潭水,鱼腹还应有墓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道德与名声之间的纠葛,以及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归宿。林俊通过对比苏轼(东坡)和李白这两位古代文豪,表达了对道德坚守与世俗名利之间冲突的思考。

首句“吾道纲常有二天”,直接点明了道德与伦理的至高地位,犹如天道一般不可动摇。这里的“纲常”指的是儒家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孝、悌、忠、信等,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二天”则暗示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道德理想与现实世界往往存在不一致之处。

次句“虚名催逼漫楼船”,揭示了在追求虚名的过程中,个人可能会陷入无尽的追逐与压力之中,如同楼船在波涛中颠簸,难以自拔。这里使用“楼船”这一形象,不仅描绘了名利场的繁华与浮躁,也暗喻了人在名利驱使下可能迷失自我,甚至牺牲道德原则。

第三句“浔阳合是江潭水”,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将地点指向了浔阳,即今天的九江。这里通过“江潭水”这一意象,象征着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与命运,同时也暗示了他们最终的归宿。林俊借以表达,无论历史人物如何辉煌或落魄,最终都将回归自然,融入历史长河之中。

最后一句“鱼腹还应有墓田”,借用屈原投江自尽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与感慨。屈原死后,人们在汨罗江畔为他立墓,此处“鱼腹”与“墓田”的对比,既是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所有为道德理想而付出代价的历史人物的致敬。林俊通过这一句,强调了道德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探讨了道德与名利、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道德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东坡李白辩(其二)

口颊劳劳枉乱真,谪仙曾道不从璘。

仙才侠格知何系,空有诗流浪漫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扇次兑斋

新箨剥鳞参玉笋,小糟分蚁过茅柴。

溪桥隔断非人世,犹有山翁拄杖来。

形式: 七言绝句

口占寄王金溪

没膝泥平属漏天,尚难一刺直公前。

几惊离合关情地,又是东华送别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九峰扇次李文正公韵

荔带荷裳小箨冠,玉楼时耸两峰寒。

白沙瘦竹移情在,一曲将归石上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