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槐

苒苒庭下槐,苍苍山中桧。

臭味久矣殊,荣枯莫相待。

胡为寓形生,曾不异风概。

擢干初无根,交阴忽成籁。

死生诣胶漆,幼壮姿姿态。

本同非不佳,末异终恐害。

吾意造化巧,淫乐为狡狯。

玩此三公才,比之女萝辈。

不然世俗薄,苟合耻刚介。

妄彼特立姿,乐附柔弱类。

谁能极物理,且以嘲大块。

陶冶如吾言,庸庸亦何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生槐》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比庭下的槐树与山中的桧树,探讨了生命状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首句“苒苒庭下槐,苍苍山中桧”描绘了庭院中生长的槐树与山林中的桧树,一静一动,一近一远,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臭味久矣殊,荣枯莫相待”表达了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差异,即使面对生命的荣枯也难以相互理解或影响,隐含着对个体独特性的强调。

“胡为寓形生,曾不异风概”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个体的存在方式如此不同,却仍然保持各自的风骨和气概?“擢干初无根,交阴忽成籁”描述了槐树从无根到枝叶繁茂的过程,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暗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死生诣胶漆,幼壮姿姿态”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循环与个体的成长变化,强调了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貌。“本同非不佳,末异终恐害”则指出虽然初始时相似,但最终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利影响,引出对个体发展路径的思考。

“吾意造化巧,淫乐为狡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理解,认为造物主既巧妙又狡黠,暗示了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玩此三公才,比之女萝辈”将槐树与桧树比喻为“三公”(古代官职),与“女萝”(一种植物)进行对比,强调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与价值。

“不然世俗薄,苟合耻刚介”批评了社会上对个性与原则的轻视,认为在追求世俗利益时,往往忽视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妄彼特立姿,乐附柔弱类”则指出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可能会被误解或排斥,更倾向于与柔弱者为伍。

最后,“谁能极物理,且以嘲大块”表达了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索与理解的困难,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陶冶如吾言,庸庸亦何怪”则总结了诗人的观点,即无论个体如何努力,社会环境的影响总是不可避免,因此不必对平凡感到惊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个体的独特性、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樱桃

东风吹陈根,万木含芳华。

客愁独不改,浩荡津无涯。

朝光破浮隐,暄鸟声交加。

樱桃此时盛,满树纷彤霞。

当户仍拂帘,参差自相遮。

日高卧未起,顾见惊且嗟。

此复几日繁,譬如空中花。

非无一樽酒,玩之到景斜。

多虑使意衰,怅然奈尔何。

形式: 古风

摘樱桃

此花前日时,素雪摇东风。

已惊变浓绿,忽更垂繁红。

俛仰物三换,岁华终无穷。

因笑树下人,未悟成老翁。

磊落火齐珠,参差珊瑚丛。

赠远限道路,成蹊纵儿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春阴

朝日送风光,宿云浓不卷。

微阴助惆怅,旅思增婉婉。

新花秀且含,芳草绿更远。

乐赏及融怡,春晖未应晚。

形式: 古风

除草二首(其一)

昔岁有壮气,耻事一室中。

独愿埽万里,指麾走群雄。

少壮意更衰,弃书学老农。

羁旅无田园,飘如野间蓬。

徘徊陈蔡间,呰窳见楚风。

托足不期广,所存一亩宫。

秋草日芜没,荷锄事儿童。

叹息念变化,古人颇固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