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胡兵在边塞附近游荡,秋季边马喷出寒风的气息。
年迈的老将军身披黄金甲,阏支(可能是人名或地名)穿着华丽的锦袍。
他们的武器上装饰着豹尾,红色旗帜插着狼头图案。
傍晚时分,天山脚下,汉使听到笳声,心中充满忧愁。

注释

蕃军:胡兵,指外族军队。
塞:边塞。
代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马。
喷风:马匹呼出的气息像风一样。
老将:年长的将领。
垂金甲:穿着金色铠甲。
阏支:可能是一个人名或地名。
锦裘:华丽的皮衣。
雕戈:雕刻有花纹的武器。
豹尾:豹子的尾巴,象征勇猛。
红旆:红色的旗帜。
狼头:狼的形象,可能代表凶猛。
日暮:傍晚。
天山:中国西北的山脉。
鸣笳:吹响笳笛。
汉使:汉朝的使者。
愁:忧虑,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将军在边塞上巡视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将军装扮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苍凉与孤独,以及老将军内心的忧愁。诗中“蕃军傍塞游”一句直接设置了边塞的氛围,"代马喷风秋"则通过对马匹呼啸声的描写,传达了秋天草原上的荒凉之感。

老将军的形象在“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中得到了强调,他身穿华丽的锦衣,但这种装扮并未驱散他内心的忧愁。"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则是对军事装备的描写,雕戈指的是古代兵器上的装饰,红旆则是军旗,用以表明老将军的威严和军事地位。

诗歌后半部分“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则转向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日暮天山下"设定了黄昏时分的边塞之景,而"鸣笳汉使愁"则是通过老将军对远方鸣笳声(古代一种用来报警或传递消息的乐器)的感受,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意境苍茫。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老将军复杂情感的描摹,诗人成功地传递了边塞军人的孤独与忧愁,以及他们对于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淇上别业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酬卫八雪中见寄

季冬忆淇上,落日归山樊。

旧宅带流水,平田临古村。

雪中望来信,醉里开衡门。

果得希代宝,缄之那可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