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将军在边塞上巡视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将军装扮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苍凉与孤独,以及老将军内心的忧愁。诗中“蕃军傍塞游”一句直接设置了边塞的氛围,"代马喷风秋"则通过对马匹呼啸声的描写,传达了秋天草原上的荒凉之感。
老将军的形象在“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中得到了强调,他身穿华丽的锦衣,但这种装扮并未驱散他内心的忧愁。"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则是对军事装备的描写,雕戈指的是古代兵器上的装饰,红旆则是军旗,用以表明老将军的威严和军事地位。
诗歌后半部分“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则转向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日暮天山下"设定了黄昏时分的边塞之景,而"鸣笳汉使愁"则是通过老将军对远方鸣笳声(古代一种用来报警或传递消息的乐器)的感受,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意境苍茫。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老将军复杂情感的描摹,诗人成功地传递了边塞军人的孤独与忧愁,以及他们对于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不详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季冬忆淇上,落日归山樊。
旧宅带流水,平田临古村。
雪中望来信,醉里开衡门。
果得希代宝,缄之那可论。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