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

门前水流咽,城下乱山多。

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

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

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门前的溪水潺潺作响,城下则是错落起伏的群山。
这不是回家的路,又怎能料到我会这样路过。
风尘烟雾中再次感到分离的阻隔,悲伤与欢笑交织在一起。
我不愿效仿陶渊明沉醉避世,却无法抗拒这离别的无奈。

注释

门前:形容位置在门口。
咽:形容水流声低沉。
城下:指城市下方,即周围的山峦。
乱山:形容山势高低不平。
非是:不是。
还家路:回家的路。
宁知:岂知,哪里知道。
枉骑过:意外地经过。
风烟:风尘和烟雾,象征困难或阻隔。
复欲:再次想要。
悲笑:悲伤与欢笑。
屡相和:频繁交织在一起。
陶公: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醉:沉醉,逃避现实。
无因:没有理由,无法。
奈别何:忍受离别之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辞别的朋友在乱山之下、城墙之旁,门前的溪流潺潺而过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淡淡哀愁,同时也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对于世俗的纷扰并不太在意。

“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朋友此行目的地的不解,也许是在暗示那种无奈和迷茫。同时,“枉”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可指实际上的曲折道路,也隐含着一种不得已的情绪。

“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这里描写了朋友离别时的氛围,风和烟霭似乎在他们之间拉开了一道无形的距离,而诗人内心的悲喜交织,在脸上展现为一种复杂的笑容。这种情感的交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复杂心理。

“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知道陶渊明以酒来消愁,但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逃避之法,对于朋友的离去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舍。这种坦率和无奈,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朋友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汉南遇方评事

移家住汉阴,不复问华簪。

贳酒宜城近,烧田梦泽深。

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汉宫人入道

萧萧白发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瑶池醉月劳仙梦,玉辇乘春却帝恩。

回首吹箫天上伴,上阳花落共谁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吊畅当

万里江南一布衣,早将佳句动京畿。

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玉堂知己能铭述,犹得精魂慰所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寒尽鸿先至,春回客未归。

蚤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

雾积川原暗,山多郡县稀。

明朝下湘岸,更逐鹧鸪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