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四首因以为寄(其一)

举头凉影动明河,问信仙人八月槎。

斗下孤光悬太白,云间长御挟纤阿。

《霓裳》催按新声遍,凤藻需承曲宴多。

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雕戈。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元代柳贯的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举头凉影动明河",通过抬头所见的银河倒映在清凉月色中的画面,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问信仙人八月槎"则借问仙人乘槎之事,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期待和问候。

"斗下孤光悬太白","太白"指代明亮的北斗星,诗人以它象征友人的才华和地位,暗示友人在京城的显赫。"云间长御挟纤阿"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云端般的高位,暗示其尊贵身份。

"霓裳"和"凤藻"皆为华丽的乐章和文章的代称,"催按新声遍"和"需承曲宴多"描绘了京城繁华的音乐宴会场景,暗寓友人应接不暇的社交活动。

最后两句"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雕戈",赞美友人的文学才华如同龙文般瑰丽,将被镌刻在历史的篆刻中,同时也预示着他的文采将如龙文般照耀在兵器之上,寓意其影响力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京城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

收录诗词(184)

柳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道传
  • 籍贯: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四首因以为寄(其二)

松翣新裁似鹤翎,手中云影落深青。

宫花忽动红千帐,禁柳齐分绿半棂。

金掌擎秋调玉屑,铜浑窥夜约银钉。

不知太史朝来奏,东壁光联第几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鲁参政观潮

怒涛卷雪过樟亭,人立西风酒旆青。

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出东溟。

倒排山岳穷千变,阖辟云雷竦百灵。

望海楼头追胜赏,坐中宾客弁如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

几许炎州画里山,西风驱向马前看。

诗人旧志三刀喜,边候新乘一障安。

时取椰浆斟玉液,饶将桂蠹荐雕盘。

雪花定比常年大,燕寝香凝夜气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却还夜宿联句归以示予次韵效体发三贤一笑

杜诗诧蜀险,高有石匮阁。

安知居庸口,可掠太白脚。

马行已崇巅,鸟度尚层壑。

林蹊旷迷辙,崖井荒留幕。

俯疑日沈车,阒若风鼓橐。

玄云倏扬旟,朱霞粲涂鞟。

数驿程匪赊,袭裘寒更薄。

客魂逢酒销,鬼胆因诗愕。

蟠木将为容,胡绳未宜索。

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

紫微晶焕烂,瀚海气冥漠。

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弭辔谁所援,还衡犹屡错。

小息树吟旌,争先厉词锷。

非开石首筵,似听郾城柝。

巨敌无前勍,偏师当后却。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