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

一架扶疏碧水浔,午凉不散绿云深。

芳香未让醍醐美,秀色全滋薜荔阴。

紫玉含风秋液冷,玄珠入夜月华侵。

莫言西域传来晚,犹及相如赋上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一株枝叶繁茂的植物映在碧绿的水面,午后的清凉仍未消散,绿色浓密如云。
它的香气不逊于醇厚的酥酪,美丽的色彩滋养着薜荔的阴凉处。
紫色的果实仿佛含着秋风的冷露,黑色的种子在夜晚被月光侵染。
不要说这植物是来自遥远的西域,它同样能引发司马相如对上林苑的赞美诗篇。

注释

扶疏:枝叶繁茂。
碧水浔:碧绿的水面。
午凉:午后的清凉。
绿云深:绿色浓密如云。
芳香:香气。
醍醐:醇厚的酥酪。
秀色:美丽的色彩。
薜荔阴:薜荔的阴凉。
紫玉:紫色的果实。
秋液冷:秋风的冷露。
玄珠:黑色的种子。
月华侵:月光侵染。
西域:遥远的西域。
相如:司马相如。
赋上林:对上林苑的赞美诗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冯琦的《葡萄架》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夏日景象。首句“一架扶疏碧水浔”,以葡萄架的繁茂枝叶与碧水相映,展现出盎然生机和清凉之意。"午凉不散绿云深"进一步强调了葡萄架带来的阴凉,仿佛绿色的云雾深藏其中。

接下来的两句“芳香未让醍醐美,秀色全滋薜荔阴”赞美葡萄的香气,将其比作醇厚的酥酪(醍醐)之美,同时提及葡萄的秀色滋养着周边的薜荔,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紫玉含风秋液冷",将葡萄比喻为紫色的美玉,在秋风中摇曳,其汁液仿佛带着寒意,更显其清新。

尾联“玄珠入夜月华侵,莫言西域传来晚”,将葡萄比作黑夜中的黑珍珠,月光下更显神秘,暗示葡萄虽源自西域,但此刻却在诗人的笔下与上林赋(汉代司马相如所作《上林赋》中的美景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葡萄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葡萄的美丽和诱人之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葡萄及其文化背景的欣赏和赞美。

收录诗词(73)

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牡丹(其三)

瑶华脉脉殿春残,姑射仙人画里看。

月下敢矜容似玉,年来真有臭如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种药苗二首(其二)种决明

闲居九年,禄不代耕。肉食不足,藜烝藿羹。

多求异蔬,以佐晨烹。秋种罂粟,春种决明。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三嗅不食,笑杜陵老。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决明虽良,何补于是。

自我知非,卷去图书。闭目内观,妙见自如。

闻阿那律,无目而视。决明何为,适口乎尔。

形式: 四言诗

牡丹(其四)

艳蕊连翩映彩霞,独将倾国殿春华。

虚疑五色文通华,散作平章万树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堂成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伐木于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馀。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廓然,夜冥黯然。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思,此心自圆。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杖屦经行,直如引绳。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击而会。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