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药苗二首(其二)种决明

闲居九年,禄不代耕。肉食不足,藜烝藿羹。

多求异蔬,以佐晨烹。秋种罂粟,春种决明。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三嗅不食,笑杜陵老。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决明虽良,何补于是。

自我知非,卷去图书。闭目内观,妙见自如。

闻阿那律,无目而视。决明何为,适口乎尔。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种药苗二首(其二)种决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闲居期间的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反思。诗中提到,他因禄米不足,只能以藜蒸藿羹度日,种植了罂粟和决明来丰富饮食,特别是决明被认为有明目的功效,还能去除热恼。然而,诗人发现即使有良药如决明,对于他的视力疲劳并无太大帮助,他意识到过分依赖书籍反而成了负担。于是,他选择放下图书,闭目内省,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认识到真正的“视”并非仅靠外在的药物或知识,而是内心的洞察。这首诗寓含了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牡丹(其四)

艳蕊连翩映彩霞,独将倾国殿春华。

虚疑五色文通华,散作平章万树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堂成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伐木于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馀。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廓然,夜冥黯然。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思,此心自圆。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杖屦经行,直如引绳。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将食击板,一击而会。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形式: 四言诗

上巳

春服初成日暖,潩河渐满风凉。

欲复孔门故事,略有童冠相将。

城西百步而近,杏花半落草香。

欣然愿与数子,临水一振衣裳。

故人有酒未酌,为我班荆举觞。

我虽少饮不醉,未怪游人若狂。

春风自尔一月,花絮极目飞扬。

诵诗相劝行乐,良士但取无荒。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上巳后

上巳已过旬日,西湖尚有游人。

老人复归闭户,户外百事日新。

呼童试问筑室,春晚何日堂成。

我家旧庐江上,隐居三世相因。

晏子不愿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始有苟合则止,已老姑欲安身。

西望烝尝有处,传家图史常陈。

门中此外何事,世故有耳不闻。

食讫趺坐日昃,此心皎皎常存。

万事汝勿告我,婚嫁自毕诸孙。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