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沈铦的《贫家行》描绘了贫苦人家生活的艰辛。首句“贫家粮尽稗作粥”,形象地展现了家庭贫困,连粗劣的稗米都用来充饥的情景。接下来,“南箕不簸一粒谷”比喻家中颗粒无收,连簸箕都空空如也。
“贫家酒瓮空床头,斗杓盛住天浆流”进一步渲染了贫穷,酒瓮空荡,连雨水也被当作珍贵的饮料。“仰视苍苍增百感”,诗人抬头望天,感慨万分,生活困苦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箕舌自张斗自转”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贫者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如同簸箕的舌和斗自行转动,无法改变现状。“诚斋老子常思量,人到饿死真自强”则借古人之言,感叹人在极度贫困中展现出的坚韧精神。
后两句“山中采薇谁再作,竿头晒裈亦足乐”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即使在艰难中,能有衣食自给也能感到快乐。最后以两个对比结束:“明珠换得玉颜红,奴辈发难曲未终”,揭示了社会不公,权贵们用明珠换取奢华,底层人民却还在为生计奔波;“挂冠织帘不自耻,乃是吾家一奇士”则赞美那些坚守节操,甘于平淡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奇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贫苦人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