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夜晚在逍遥堂的景象。"秋来东阁凉如水",诗人以清凉的秋意和比喻,写出东阁(可能是书房或接待宾客的地方)的宁静与寂寥,暗示季节更替带来的寒意。"客去山公醉似泥",通过客人离去后的场景,暗指主人或许因送别而饮酒过量,醉态可掬,形象生动。
"困卧北窗呼不起",进一步描绘了主人醉得深沉,即使窗外风雨交加,也未能唤醒他,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风吹松竹雨凄凄"以自然环境的凄清,衬托出主人内心的宁静与逍遥,同时也寓含着对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苏辙在这首诗中借助秋夜的景色和个人的醉态,展现了逍遥堂的闲适生活,以及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的心境。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凛如秋月照虚空,遇水留形处处同。
一瞬自成千亿月,精神依旧满胸中。
笔端大字鸦栖壁,袖里清诗句琢冰。
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
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
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
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