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高邮别秦观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高安为背景,描绘了即将启程时的场景。他表达了对友人秦观的关切,认为前往高安的道路艰险,但幸好还有庐山可以作为游历之地。他甚至想带着秦观一同离开,但又考虑到秦观似乎并无过错,不禁疑惑他为何要去这样一个险恶之地。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和对未知的疑问,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命运的关注。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
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井水中藏东海鱼,侧盆翻雨洗凡夫。
隔山欲共公相见,莫道从来一滴无。
我兄教我过东吴,遗墨山间无处无。
忽报冬潮催出堰,俗缘深重道心粗。
人知公惠在巴东,不识三朝社稷功。
平日孤舟已何处,江亭依旧傍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