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送春用刘伯温韵

乱绿迷烟,残英坠舆。东风不肯留春住。

问春尚未到天涯,玉骢只索花边去。

罗袜凝香,红茵沾絮。春归料是春来处。

黄鹂强要诉花愁,夕阳催上相思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送春用刘伯温韵》是明代末期诗人龚鼎孳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消逝的景象,充满了伤感与怀旧之情。"乱绿迷烟,残英坠舆",通过"乱绿"和"残英"形象地展示了春日草木凋零、花朵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美的离别氛围。"东风不肯留春住",东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

"问春尚未到天涯,玉骢只索花边去",诗人借问春是否已到达天涯海角,暗示春光正在远去,而那匹白马似乎也懂得惜春,只愿在花丛中陪伴离去。接下来的"罗袜凝香,红茵沾絮",通过女性的衣物和落花,进一步渲染了春色的消逝和女子的伤感。

"春归料是春来处",诗人推测春光或许会回到它最初的地方,但那只是美好的想象,现实却是无法挽留的。最后两句"黄鹂强要诉花愁,夕阳催上相思树",黄鹂鸟的啼叫仿佛在诉说花儿的哀愁,而夕阳的落下则催促着人们面对离别,登上相思之树,寄托无尽的思念。

整首词以景寓情,通过对春光消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去的惋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263)

龚鼎孳(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 字:孝升
  • 籍贯:安徽合肥
  • 生卒年:1634年

相关古诗词

大酺.和秋岳春忆

忆柳如烟,乌啼月,江左琅邪何处。

高楼红树里,有银筝纨扇,与花相妒。

六代莺声,三山草色,曾记游人来否。

芳怀随云收,悔东华走马,此行原误。

更风满败梧,日斜横笛,燕穿絮飞。包胥无一旅。

看公等、歌舞夸南渡。

为问取、夷吾往矣,祖逖何如,绣芙蓉、那能频顾。

梦逐江流去,还懊恼、数峰遮住。料难到、家山路。

菱花怜我,萧索长卿非故。倩谁百金买赋。

形式: 词牌: 大酺

临江仙.和雪堂先生韵感怀

一阵催花风似箭,小楼昨夜还会。

独撚衣带暗香凝。此生唯恨恨,谁解惜惺惺。

楚水吴山浑是梦。羡他行脚孤僧。

仲宣高处不须登。断魂千古月,龛泪十年灯。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其二)

槐影落宫墙。宝瑟瑶笙杳茫。

负丁多情帘外燕,昭阳。不见临春镜里妆。

月地问玄霜。萧后台边钿粉荒。

玉漏不知金井换,悲凉。只记长门一样长。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阳]韵

杏花天.题钱舜举画华清上马图

海棠醉骂东风懒。兜不上行云一片。

沉香弦索催春晚。珍重紫骝翠扇。

问鼙鼓马嵬惊散。偏好杀三郎不管。

名花总入伤心传。怕对锦袿玉面。

形式: 词牌: 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