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

吾君忆履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重臣之事迹已有明证,朝廷的战略在于停止战争。
上天赋予他三台星的尊位,人臣则担当镇守万里边疆的重任。
北方朔方地区已停息战事,黄河以西暂时高扬军旗。
恩赐自禁中仙界般降临,荣耀光辉源自汉京。
山川间尽显他的深远谋略,广袤原隰牵动着皇上的深情。
奏响薰琴以抒怀,宝剑上题刻姓名,彰显壮志。
六郡之民闻风归服,预计数日内五族外敌即可平定。
如山甫般迅速凯旋,如留侯般再建奇功可期。
歌舞钟鼓的欢庆景象即将呈现,安坐朝堂何难实现?
四马驱动的车驾何时归来?君王正期待那熟悉的脚步声。

注释

宗臣:指国家的重要大臣。
事有征:事迹已有明证,即其功绩显著。
庙算:朝廷的战略决策。
休兵:停止战争,结束战事。
三台座:比喻重臣的尊贵地位,古代以三台星象征宰辅之位。
人:此处指这位重臣。
万里城:泛指广阔的边疆地区,形容其戍守范围广大。
偃革:停止战争,偃息兵戈。
河右: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扬旌:高举旗帜,此处指出征或军事行动。
宠锡:帝王对臣子的宠爱和赏赐。
仙禁:指皇宫,因其神圣尊贵而喻为仙界。
光华:荣耀光辉。
汉京:指汉代京城,这里借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山川:泛指地理环境,此处指边疆地区。
勤远略:积极实施深远的谋略。
原隰:平坦广阔的田野,泛指广袤的土地。
轸皇情:使皇上深深挂念。
薰琴:香薰过的琴,象征高雅的音乐。
宝剑名:在宝剑上题刻姓名,象征壮志与威武。
六郡伏:六郡之民归服,伏通“服”,意为臣服、顺从。
计日:计算日期,表示时间很短。
五戎平:平定五个戎狄部落,泛指外族敌人。
山甫:即仲山甫,周宣王时贤臣,以能干和迅速平乱著称。
归应疾:应疾指行动迅速,此处指期望这位重臣像山甫一样迅速凯旋。
留侯:张良,汉初功臣,以智谋助刘邦建立汉朝。
功复成:期待这位重臣能像留侯一样再建奇功。
歌钟:古代乐器,用于宴会庆祝,这里代指欢庆场面。
旋可望:很快就能看到,指胜利凯旋在望。
衽席:坐席,这里代指朝廷或朝政。
岂难行:难道难以实现吗?意为安坐朝堂处理国事并非难事。
四牡:四匹公马,古代贵族出行乘坐的马车,此处代指这位重臣的车驾。
何时入:何时返回朝廷。
吾君:指皇帝。
忆履声:思念那位重臣的脚步声,表达皇帝对其深切的期盼。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臣子在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边疆地区执行重要任务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君主及国家的忠诚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文学功底。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开篇即设定了严肃而庄重的基调,透露出朝廷对边疆局势的高度关注与战争准备的紧迫感。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臣子的使命提升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同时也映射出臣子肩负的重任。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这里描写了边疆地区的紧张气氛和军队的调动情况,展现了诗人对时事的敏锐洞察。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这两句则是对皇帝恩泽与中央政权威望的颂扬,传递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愿景。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君主的深切思念和关心。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此处展示了臣子不仅在军事上忠诚,更在文化艺术上也有所追求与寄托。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对时机的精确掌控。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完成使命、获得成功的渴望。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这两句则是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和对于旅途不易的感慨。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结尾处,诗人以对马车归来的询问,以及对君主足迹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急切与渴望早日完成使命,返回朝廷。

总体而言,此诗语言庄重,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古代臣子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

虽言春事晚,尚想物华初。

迟日皦方照,高斋澹复虚。

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

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馀。

暄妍不相待,含叹欲焉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