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观经颂.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仁义,临终复遇善知识。

广说弥陀大愿因,屈伸臂顷生彼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孝顺父母,实行仁爱之道,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又遇到指引向善的导师。

注释

孝养:尊敬和赡养父母。
仁义:指仁爱和道德行为。
善知识:有智慧且品德高尚的人。
广说:详细讲述。
弥陀:佛教中对阿弥陀佛的尊称。
大愿因:宏大的愿望和因果。
屈伸臂顷:比喻极短的时间。
生彼国:往生到极乐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十六观经颂·中品下生》中的片段,主要表达了孝顺父母、行仁义的行为,以及对佛教中阿弥陀佛大愿的理解。诗人强调了在人生末期遇到佛法指引的重要性,通过短暂的修行或信仰,就能在佛的慈悲中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观念体现了佛教净土宗的教义,即通过念佛修行,死后可以得到超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整首诗弘扬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生死观。

收录诗词(69)

释遵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六观经颂.日观第一

正坐面西想日轮,见日欲没如悬鼓。

见已闭目开目间,皆令明了心坚住。

形式: 古风

十六观经颂.水观第二

次作水想见西方,一切皆为净土水。

既见水已想成冰,皎然映彻琉璃地。

形式: 七言绝句

十六观经颂.观音观第十

观音菩萨紫金身,眉间毫相七宝色。

流出光明满十方,光中化佛无数亿。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十六观经颂.佛菩萨像观第八

诸佛如来法界身,遍入众生一切想。

智者当观此想心,是心即佛菩萨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