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四首(其二)

见见须教透顶门,顶门开处宝光分。

照彻古今无比况,犹来佛祖是儿孙。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真理与自我认知的深刻主题。

首句“见见须教透顶门”,意指要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彻底理解的境界。这里的“透顶门”比喻心灵深处,强调了深入内心、洞察本质的重要性。

次句“顶门开处宝光分”,描述了当心灵之门开启时,如同宝藏般珍贵的真理光芒四射。这不仅象征着智慧的觉醒,也暗示了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照彻古今无比况”,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智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能够穿透时间的长河,照亮过去与未来,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比拟。这句话体现了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犹来佛祖是儿孙”,则以一种谦逊而自豪的态度,将自己与伟大的先贤并列,表达了对佛法传承的认同与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智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后两句“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珠有水,意味着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意义;线因针,则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因果关系。这两句话提醒我们,不应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应深入探究其本质与内在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探讨了自我认知、真理追寻、智慧传承以及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等深刻哲学问题,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智慧。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十四首(其三)

真不掩伪,开眼瞌睡。曲不藏直,犹较些子。

鱼目明珠,都卢在汝。更拟如何,未敢相许。

形式: 偈颂

偈二十四首(其四)

人无心合道,困来不觉和衣倒。

一老一不老,法身真个入荒草。

了无来,随分讨,粪扫堆头拾得宝。

木人石女共欢呼,信手拈来用恰好。

青山无尽意无穷,何须更觅来时道。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偈二十四首(其五)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

要调满庭芳,须会十八拍。

形式: 偈颂 押[陌]韵

偈二十四首(其六)

开眼即迷,闭眼即错。古佛巴鼻,何处摸索。

形式: 偈颂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