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二)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推荐福老的智慧确实巧妙,他在净慈寺的著作更加新颖独特。
请老师为我设立一个坚固的门槛,以便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来听取佛法讲说。

注释

荐福老:指一位智慧的老僧。
怀:内心,智慧。
巧便:巧妙而便利的方法。
净慈:寺庙名。
两本:两部著作。
尖新:新颖独特。
凭师:请老师。
铁门限:坚固的门槛,比喻知识或佛法的门槛。
请话人:前来听佛法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二)》。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蕴含着对佛法及禅理的理解和赞美。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这两句是对佛教僧侣修行态度的描绘。“荐福老”指的是那些已经悟道、能够传播福音的高僧;“怀真巧便”则表达了这些僧人在悟道后,行事公正无私,处世圆滑而不失真性。接着,“净慈两本更尖新”中,“净慈”指的是清净慈悲的佛性;“两本”可能是指《大智度论》和《维摩诘所说经》这两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而“更尖新”则表示这些经典中的道理深奥而又新颖。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这两句描写的是僧侣以其修养和智慧,为世人指引迷津。其中,“凭师”即依靠高僧的教导;“为作铁门限”则是比喻这些高僧能设立坚不可摧的真理之门,引领众生;而“准备人间请话人”表明他们随时准备好与世间有缘的人交流佛法,传播智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苏轼个人对于修行与悟道的向往和尊敬。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贾耘老

五年一梦南司州,饥寒疾病为子忧。

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

平生管、鲍子知我,今日陈、蔡谁从丘。

夜航争路泥水涩,牵挽直欲来瓜洲。

自言:「嗜酒得风痹,故乡不敢居温柔。

定将泛爱救沟壑,衰病不复从前乐。

今年太守真卧龙,笑语炎天出冰雹。

时低九尺苍须髯,过我三间小池阁。

」「故人改观争来贺,小儿不信犹疑错。

为君置酒饮且哦,草间秋虫亦能歌。

可怜老骥真老矣,无心更秣天山禾。

形式: 古风

墨花,并叙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送竹几与谢秀才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章默,并叙

章子亲未葬,馀生抱羸疾。

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

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难从王孙裸,未忍夏后堲。

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

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

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

誓求无生理,不践有为迹。

弃身尸陀林,乌鸢任狼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