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诗人悠然自得地起床的情景。"漏传初五点"表明时间尚早,夜深人静;"鸡报第三声"则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式,这里用来形容清晨的宁静。"帐下从容起"和"窗间昽昒明"写出了诗人缓缓起床,帘幕内外由暗渐明的场景,给人以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展示了诗人起床后的生活情趣。夜里读书时用的灯还没有熄灭,而酒则是在炉火上重新加热,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在这里被描绘得如此生动。
最后两句"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则是诗人起床后开始整理琴弦准备演奏,先听到远处传来了《渭城曲》的旋律。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生活,而且通过音乐将室内外的空间感相连,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晨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严冬清晨中的闲适自得,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语言平实而不失温馨,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民化、日常化的诗风特色。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吟君昨日早朝诗,金御炉前唤仗时。
烟吐白龙头宛转,扇开青雉尾参差。
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
从此摩霄去非晚,鬓边未有一茎丝。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闇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
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
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
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