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迁南庄,喜友人送菊,用李中麓次唐荆川咏菊韵二首(其一)

松菊秋冬并历霜,重阳景物映松堂。

数杯白堕吾供趣,几朵黄花人羡芳。

老至可怜空见色,年高始信但闻香。

英茎作供衰尤藉,花槁枝头枕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南庄后,友人赠送菊花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在秋冬时节的坚韧与美丽。诗中的“松菊秋冬并历霜”一句,巧妙地将松树与菊花并提,不仅突出了菊花在严寒中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菊花与松树一样,都是坚韧不拔的象征。接下来,“重阳景物映松堂”则进一步渲染了菊花在重阳节时的盛况,与松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

“数杯白堕吾供趣,几朵黄花人羡芳”两句,以“白堕”(一种酒)和“黄花”(菊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里不仅写出了饮酒赏菊的雅趣,还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接着,“老至可怜空见色,年高始信但闻香”两句,通过对比“见色”与“闻香”,反映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注重内在的体验和感受,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愉悦。

最后,“英茎作供衰尤藉,花槁枝头枕未忘”两句,以菊花的茎叶和枯萎的花朵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菊花虽已凋零,但其精神却永存于诗人的心中,成为一种永恒的寄托和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10)

李如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迁南庄,喜友人送菊,用李中麓次唐荆川咏菊韵二首(其二)

老非壮盛貌愁霜,陶爱霜花啐霭堂。

我未折腰因贱异,花侵啐面逞丛芳。

重阳过后犹含蕊,五柳名存愈觉香。

物为高人增市价。得称处士景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元旦次日

雪片横飞日影随,阴晴错出使人疑。

村中贲节纷纭过,门外酬劳步履崎。

吟友既亡无伴侣,眇躬默坐悔迁移。

书生夙习难抛弃,字得窗光便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柬许伯清

衰贫出口便纷纭,尘俗形骸懒谒君。

梦寐当今子将子,骚坛月旦可容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次昌仲弟喜雨一首

迩来萧索不堪闻,笔砚虽疏尚未焚。

幸得甘霖扶秀实,好留衰骨共芳群。

食新屡饱无穷惠,吐故连收有韵文。

桂树垂垂应伴月,可容豪兴席中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