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彦时兄腊雪六首(其一)

不耕何敢叹无囷,多谢先生早见倾。

望岁比同伤再潦,逢年今共快三霙。

光凝夜旦千山晓,势合高卑万壑平。

坐想袁安门未扫,洛阳谁复念孤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不耕田怎能不忧虑没有粮仓,非常感谢先生您早早地给予帮助。
共同期待丰收之年却再次遭受水灾,今年过年我们比以往提前感受到雪的降临。
光芒凝聚,夜晚与白天的界限变得清晰,高山低谷仿佛都被这光照得平坦。
坐着想象袁安门前还未清扫的情景,如今在洛阳还有谁会关心我这样的孤独之人呢?

注释

不耕:不从事农业生产。
囷:粮仓。
早见倾:早早地给予帮助。
望岁:期待丰收之年。
再潦:再次遭受水灾。
快:提前。
三霙:三次降雪。
光凝:光芒凝聚。
夜旦:夜晚与白天。
千山晓:山川明亮。
势合:势态相合。
袁安门:袁安的家门,这里借指贫困者。
未扫:未清扫,暗示贫穷。
孤茕:孤独无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之道的《和彦时兄腊雪六首(其一)》,其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不耕何敢叹无囷,多谢先生早见倾。”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迁的关注,以及对朋友提前的洞察表示感激。这里的“不耕”指的是农事停滞,可能是因为天气异常或其他原因;“叹无囷”则是在感慨没有收获,暗示了一种悲哀的情绪。而“多谢先生早见倾”表达了对朋友能预见到这一点并给予警告的感激之情。

“望岁比同伤再潦,逢年今共快三霙。”这两句诗则是在叙述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里的“望岁”是指远眺过去的岁月,“比同伤”表达了对于往昔时光的共同感慨。而“逢年今共快三霙”则是在祝愿每当新的一年来临,朋友们都能共同享受那份喜悦和安宁。

“光凝夜旦千山晓,势合高卑万壑平。”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雪后清晨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光凝”指的是天亮时分的曙光,“夜旦”则是夜晚到黎明的转换。“千山晓”形容了白雪覆盖的山峦在朝阳下的壮观。而“势合高卑万壑平”则是在描绘雪后的山谷都变得平坦一致,显示出自然力的无穷。

“坐想袁安门未扫,洛阳谁复念孤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某个地方的怀念。这里的“坐想”是指静坐思考,“袁安门”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未扫”则是在说那个地方依旧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而“洛阳谁复念孤茕”则是在询问,在遥远的洛阳城中,还有谁会记得那份孤独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彦时兄赠王广济

往矣古循吏,贤哉今长民。

牛羊归落日,桑柘殿馀春。

共学知名久,相逢见面新。

疮痍赖休养,犹喜见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彦逢弟春日即事

杨花如雪菜花黄,路出初郊正日长。

喜对新诗醒病眼,会逢膏雨沃骄阳。

过僧竹院茶争美,酌客山堂酒倍香。

常恨抗尘仍走俗,不知身在水云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荀晋仲题法隆韵

去来何所喜,一雨应澄清。

憔悴有生理,叹嗟成颂声。

酒垆从客醉,村疃问农耕。

深得诹询意,谁能继此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赵养正春日游魏园

藜杖芒鞋信脚行,宿云披絮雨初晴。

溪边草色青毡合,竹外山光翠盖横。

弱柳弄閒无限思,小桃含笑不胜情。

清明此去旬馀日,花底能寻载酒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