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

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然之工巧如酥点成梅花,这里便是蜡梅修行的老家。
蜜蜂采集花粉制成黄色蜡,再用蜡制作花朵,同样出自自然。
大自然的变化谁能完全理解?我也像孩童般嬉戏,写下小诗。
你没看见万松岭上的黄千叶,那玉蕊檀心的梅花真是奇特无比。
醉酒中不知不觉穿越千山,夜晚闻到梅香,连睡梦都忘了。
醒来后又梦回花海寻找佳句,梦境中的花仙也在寻找奇妙的诗篇。
这里的风土人情属于诗人,我老了不能饮酒,就赠予你吧。
你将前往吴地,我则去往越地,笑着指着西湖,那是我们的传承。

注释

天工:自然的巧妙技艺。
酥:比喻细腻、精致。
蜡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
禅老家:修行之地。
玉蕊:形容梅花花瓣洁白如玉。
檀心:指梅花花蕊中心呈深色。
醉眠:因醉酒而沉睡。
衣钵: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蜡梅花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界精妙工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和自己创作诗歌的随意与自如。诗中“天工点酥作梅花”一句,直接将自然之工比喻为神奇的技艺,使蜡梅花显得格外珍贵。而"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则描绘出蜡梅与蜜蜂之间的微妙关系,既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相互作用的美妙,也隐喻着诗人创作时对材料的精挑细选。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尽变化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自在与轻松,仿佛孩童般地在大自然中嬉戏,顺手拈来地写下诗句。

接下来的两句“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则是对蜡梅的具体描绘,通过"黄千叶"和"玉蕊檀心"这样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清新脱俗的美景。

诗歌中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个人体验与情感表达。"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透露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放松心态,以及对蜡梅花香的深深喜爱。而"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则是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蜡梅花的执着追求,即便在梦中也要寻找那些美丽绝伦的景象和灵感。

最后两句“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则是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领悟与欣赏传递给友人,同时也透露出一份淡然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蜡梅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美景无尽的赞赏与喜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王竦朝散赴阙

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

臧否不出口,默识如蓍龟。

擢子拱把中,云有骥騄姿。

胡为三十载,尚作穷苦词。

丈人不妄语,未效此何疑。

揭来清颍上,泪湿中郎诗。

怪我一年长,而作十年衰。

同时几人在,岂敢怨白髭。

愿言指松柏,永与霜雪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

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

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

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

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

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韭与豆粥,亦可成咄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阎立本《职贡图》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厖。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徵封伦恨不双。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次韵王滁州见寄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

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

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