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林兼宇简讨》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首句“玉节初颁下直庐”,描绘了官府颁发玉节(象征权力与威严的仪仗)的情景,暗示了林兼宇即将踏上重要使命或征途,充满了庄重与期待。接下来,“天涯岐路意何如”一句,以广阔的天涯和歧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不舍之情。
“应多胜赏供诗句,不为归程滞简书”两句,既是对林兼宇旅途中的美好景致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体恤,希望他能尽情享受沿途风光,不必因归程而心急如焚。接着,“丝竹声中翻孔壁,荔枝花下度潘舆”两句,通过丝竹之音与荔枝花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同时也寓含着对友人旅途中的愉悦与宁静的祝愿。
最后,“预愁后夜长安月,那有清言慰索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与担忧,预想在未来的夜晚,面对长安的明月,心中难免会感到孤独。同时,诗人也寄希望于未来能够通过友人的清谈,来慰藉自己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