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陈之遴所作的《僧持黄夫子书来盗投诸水》。诗中,诗人以黄夫子为对象,描绘了一位僧人持书而来,意图盗窃其中内容,但最终选择将其投入水中这一情节。诗人通过"夫子淹梁狱",暗示黄夫子可能曾遭遇困境,而书信成为他困境中的寄托。"字珍宜诲盗",则讽刺了书中的知识本应传播智慧,却被用来诱惑他人。"言洁合投渊",进一步强调了书信内容的纯洁,却不幸落入盗贼之手。
"肝胆蛟龙得",形象地写出僧人对黄夫子的信任,即使盗取,也希望能得到其中的精神滋养。"精神鲤雁先",以鲤鱼跃龙门和雁传书的典故,寓意书信中的精神力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最后两句"不将持告密,犹叹胜时贤",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道德抉择的肯定,虽然他没有告发,但仍认为他的行为胜过当时的许多贤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既赞美了黄夫子的学问,又赞扬了僧人的道德勇气,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