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赤壁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翻译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他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词赋,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一眼望去,但见岸石尽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半夜慨然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并且变窄。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
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
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内。
雪堂: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
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泯:消失。
陈迹;旧迹;过去的事情。
矶岸赤:即 赤壁。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霜天晓角·赤壁》,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为题材,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无奈。"雪堂迁客"四字,暗指自己被贬谪的境遇,无法施展文章之才,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接着,词人借曹刘兴废之事,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而这些往事已成过眼云烟,消失无踪。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描绘了赤壁江景的壮丽,但词人的心境并未因此开朗,反而在"半夜一声长啸"中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他感到天地之大,却无法容纳他的壮志和抱负,显得格外孤独和压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遭遇的对比,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不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霜天晓角

暮山层碧。掠岸西风急。

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玉人还伫立。

绿窗生怨泣。万里衡阳归恨,先倩雁、寄消息。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身为参禅老,家因赴诏贫。

形式: 对联

句(其一)

酒肠未减长鲸吸,诗思如抽独茧丝。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