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太守之秦邮

秦汉置牧守,犹古之侯伯。

封建而郡县,仁政固不易。

汉宣知所本,留意二千石。

慎哉高侯车,愿循古辙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为送别高太守前往秦邮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古代分封与郡县制度的思考,以及对高太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秉持仁政,效仿古代贤侯伯的治理之道。诗中提到秦汉时期的牧守类似古代诸侯,而郡县制则是仁政的基础。汉宣帝深知此理,重视地方官员,尤其是太守级别的“二千石”(指俸禄为两千石的高级官员)。诗人提醒高太守要谨慎行事,遵循古人的良好轨辙,体现了对传统政治智慧的尊重和对高官的期许。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为方厓画山就题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形式: 古风

奉谢张天民先生

鸣雁将北归,徘徊旧栖处。

江湖春水多,欲去仍回顾。

稻粱岂余谋,矰缴非所虑。

犹为气机使,暄冷逐来去。

寥寥天宇宽,彼此同一寓。

风萍无定踪,易散聊为聚。

君看网中鱼,在疚犹相煦。

形式: 古风

夜泊芙蓉洲走笔寄张鍊师

芙蓉犹满渚,疏桐已殒霜。

泊舟菰蒲中,吴山隐微阳。

因怀静默士,竹林閟玄房。

煮茗汲寒涧,烧丹生夜光。

忆与郑郯辈,閒咏步修廊。

时子有所适,顾瞻重徜徉。

庭下生苔藓,牖间翻诗章。

弈势郑老胜,酒榼郯生将。

雅歌杂诙谐,列坐飞羽觞。

子归日已晚,枣栗亦倾筐。

挥手辄谢别,暮宿荒城傍。

迟明趋所期,待子郑公堂。

晨往遂至昏,企望徒伥伥。

乃嗟仙真驭,固非世所望。

恻恻理归棹,泛泛秋浦长。

还寻甫里陆,更醉山阴王。

素冠斯驰赠,喜知终未忘。

余兹将远适,旅泊犹彷徨。

微风动虚碧,初月照石梁。

旷望对清景,赋诗托陈郎。

茯苓思同煮,夜雨共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石州慢.题谭篆青聊园填词图,用遗山体

击筑歌声,投辖酒徒,燕市新侣。

九衢十丈黄尘,阅尽年年笳鼓。

月泉閒社,还将倦墨愁缣,喁于聊尔相劳苦。

珍重岁寒心,且为君轩舞。欣睹。

东堂贯月,清光退谷,江村堪伍。

读画移尊,递约良宵鸡黍。

旧京坛坫,我如通德残妆,凄然拥髻灯前语。

斯事赖扶轮,看阳春争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