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书不问不相违,指迹慕归谁救迟。
莺脰湖边官驿路,舟车十里到凫矶。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云岫所作的《寄五师北山讲主》。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学问的虔诚态度和对北山讲主的敬仰之情。"一书不问不相违"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严谨追求,不轻易提问,但一旦有所疑惑,必定寻求解答,遵循师道。“指迹慕归谁救迟”则传达出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指迹”(老师的教诲)为指引,希望能尽快得到解惑和提升。
接下来两句“莺脰湖边官驿路,舟车十里到凫矶”,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旅途景象,将北山讲主的居所置于宁静的莺脰湖畔,官驿之路蜿蜒至十里的凫矶。这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优美,也寓含了诗人对拜访讲主旅程的期待和对知识探索的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师长的敬仰,以及对学术交流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学术传承和求知精神的重视。
不详
四海六民皆走利,东禅讲主只谭禅。
何年去住灵山寺,招我岩间看白?。
入门便有湘江意,数米幽香见屈原。
萧艾若教同一色,清标不在座中看。
松菊吹香满旧篱,借人屋住不如归。
胸中岂是无韬略,袖手棋边看著棋。
西野先生是旧知,六年相聚不相违。
松根石上閒追忆,君子当今更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