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骏元宪使寄示会稽竞秀阁识舟亭二诗为各赋一首(其二)

海门山边初落潮,西兴渡口浪痕高。

渺渺目乱翻云涛,心识不语迎归桡。

江亭晚日风萧骚,轧哑鸣橹相向摇。

平头雁落沙没腰,舟人底处寻青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时分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

首句“海门山边初落潮”,以“海门山”点明地点,暗示出广阔的海洋背景,而“初落潮”则预示着潮水退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西兴渡口浪痕高”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景象,浪花在退潮后留下痕迹,显示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

“渺渺目乱翻云涛,心识不语迎归桡”两句,诗人通过视觉和内心感受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远处的云涛翻滚,仿佛与天际相连,而诗人的心却在默默迎接归来的船只,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

“江亭晚日风萧骚,轧哑鸣橹相向摇”描绘了江边亭子在夕阳下的景象,晚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而船上的鸣橹声则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节奏的细腻捕捉。

最后,“平头雁落沙没腰,舟人底处寻青招”以雁落沙滩、舟人寻找青招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雁群低飞,落在沙滩上,似乎在寻找栖息之地;而舟人则在寻找某种标志(青招),可能是指引方向的信号或某种特定的标记。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蕴含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傍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其一)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之。

西风迎马头,背日霜林披。

十年京洛尘,衣弊因改为。

岂惟衣日化,面目亦已缁。

功名误少小,辛苦道老黧。

追惟中自惊,恍声失旦鸡。

安得如虚空,万境俱一齐。

我心无去来,我马随东西。

形式: 古风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其二)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

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

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

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

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

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形式: 古风

拱州道中二首(其一)

城楼百尺兀相望,帝作东辅拱神州。

当日隋家漕渠柳,至今春在末梢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拱州道中二首(其二)

柳条明媚欲变色,便想春思浩无涯。

行人手挽不忍断,云此生意方萌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