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妓(其四)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三座山峰隐没在深沉的大海中,哪里还会有仙人的踪迹可以追寻。
青鸟飞走时,通往仙境的云路已断绝,嫦娥居住的月宫更是深邃幽暗。
我在纱窗后怀念春天,夜晚独自吟诗又有谁来怜惜。
料想今夜的明镜般的天空,只映照着我们两颗相思的心。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的《怀妓(其四)》,属于唐代文学作品。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三山不见海沈沈”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渺茫无际的意境。诗人用“三山”来比喻遮蔽了视线,使得那广阔的大海变得看不到了,通过这种写法表达出一种心灵上的迷茫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接着,“岂有仙踪更可寻”则是诗人在问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精神寄托或者追求可以去探索。这里的“仙踪”象征着超脱凡尘、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下两句“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则是通过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来增强诗歌的意象和氛围。青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仙界沟通有关,而这里它的离去则意味着联系仙界的“云路”被切断,增加了一种不可触及的神秘感。而姮娥是月亮里面的仙子,她归处的“月宫深”,则增添了诗中的梦幻色彩,同时也强调了一种孤独与远离尘世的情怀。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孤独境况的描写。纱窗常用来形容细密的窗棂,这里通过“遥想春相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温馨记忆的怀念。而“书幌谁怜夜独吟”则是诗人在夜晚独自吟诵着书卷中的文字,感慨于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孤独。

最后,“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这两句则是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诗中提到的“天上镜”,通常指的是月亮,这里将其比喻为能够洞察人心的神奇之物。而“只应偏照两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种力量,能专注地照亮他与所爱之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上的独特联结,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神话传说以及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閒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因寄

湖上收宿雨,城中无昼尘。

楼依新柳贵,池带乱苔春。

云水正一望,簿书来绕身。

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无一人再睹龙颜喜庆虽极感叹风烛能不怆然因成四韵并示集贤中书二相公所和

久辞龙阙拥红旗,喜见天颜拜赤墀。

三省英寮非旧侣,万年芳树长新枝。

交朋接武居仙院,幕客追风入凤池。

云母屏风即施设,可怜荣耀冠当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