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程本立所作的《送洧川李主簿被荐赴京师》诗,以送别与赞颂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儒生因策谋得志,得以辞官进京,受到朝廷关注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李主簿才能与品德的赞誉,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
首句“儒生有策致时康”,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作为,他凭借智慧与策略,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与和谐。“送子城南别意长”则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接着,“四十脱身辞簿尉,九重虚已问贤良”两句,描述了李主簿在四十岁时毅然辞去低级官职,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朝廷对贤才的渴望与重视。
“杠梁往往农功后,榆柳阴阴官路傍”描绘了李主簿在农忙季节后的官道旁,榆柳成荫,环境清幽,预示着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前往京城,开启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最后,“洧上曾过见佳政,于今父老不能忘”两句,赞美了李主簿在洧川期间的优秀治理,使得当地百姓至今仍难以忘怀。这不仅是对李主簿政绩的肯定,也是对他品德与能力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李主簿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对贤能之士的尊重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