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感事(其二)

忆昔春明作吏来,风波如此信堪哀。

有人竟误东坡死,何地能容北海才。

怅望飞鸿遵浅渚,虚传市骏上高台。

凄凉怕听军书报,且尽茱萸酒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津门感事(其二)》由清代诗人张秉铨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

首联“忆昔春明作吏来,风波如此信堪哀。”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春明之地为官的日子,面对的是如同波涛汹涌般的世事变迁,充满了哀伤的情绪。这里的“风波”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浪,更暗喻了人生的起伏和世态炎凉。

颔联“有人竟误东坡死,何地能容北海才。”借用了苏轼(东坡)和李斯(北海)的典故,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却遭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苏轼虽是文坛巨擘,却因政治风波而遭受流放乃至生命威胁;李斯则因才华出众而被误解和排挤。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人才往往难以得到公正对待的残酷现实。

颈联“怅望飞鸿遵浅渚,虚传市骏上高台。”以飞鸿和市骏为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飞鸿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象征着自由与远大的理想;而市骏却只能在高台上空转,象征着才华无法施展的无奈。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批判。

尾联“凄凉怕听军书报,且尽茱萸酒一杯。”在经历了种种悲凉与无奈之后,诗人选择暂时逃避现实,通过饮酒来寻求片刻的慰藉。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军书的报讯仍然让人感到不安,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动荡、战乱不断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以及对个人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人才被埋没现象的深切关注和无奈之情。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7)

张秉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津门感事(其三)

酒酣万事付悠悠,其奈消愁愁更愁。

去国荀卿偏适楚,辞家王粲强依刘。

虚声到耳惊风鹤,浩气填胸逼斗牛。

一语自嘲还自笑,江湖也抱庙廊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七弦草

琐窗闲静影蹁跹,绕砌亭亭发七弦。

高下有情娇映月,浅深著色嫩含烟。

乍经新雨银丝润,旋挹微风翠带鲜。

最喜秋来红结绶,一尊相对韵悠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台湾道区天民邀陈迂谷山长程守山司马同游剑潭韵

化龙龙已去,龙去剑光腾。

古迹谈名士,空山剩老僧。

回澜开宝镜,断石露圭棱。

夜静星辰落,江天一色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赠冒鹤亭孝廉(其一)

陆机入洛年犹少,每诵清芬泪已潸。

绘水名园馀草木,问天奇句压江山。

兰陵载酒声华盛,莲社咨禅意气閒。

采得蘅芜欣捧袂,祇愁孤鹤又南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