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出游永宁寺同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公作

金陵自昔多才雄,声名今日数三公。

前贤千载见标格,雅道一旦振颓风。

往往结游方驾出,尽言都邑为之空。

才宜大用身未衰,谢荣蔑世如脱遗。

欢趣不令儿辈觉,幽盟每共高僧期。

二毛从他玄鬓改,两屐长使青山随。

翻嗤往古无达者,苦欲留名身后知。

何况金钱与簪组,缠牵粪秽夫何为。

将棋赌墅不清旷,携妓登山非放浪。

祗好玄言与新诗,形骸各殊同所尚。

春半江城犹滞阴,出门不乐愁人心。

青天敛霞云散雨,特与大士抒烦襟。

亭皋开霁迎飞盖,林麓献春非一态。

长江静浪助澄心,列岫争趍不敢背。

草木向人如有情,辉光眼见当筵倍。

举手挥云便退飞,送目不着微阴碍。

长歌招鹤鹤下来,把酒酬花花为开。

松涛鸣籁当鼓瑟,娇莺度曲劝行杯。

壮怀俯仰悲今昔,此地曾经玉作台。

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

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春日出游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提到的“三公”,即王慎中与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位文人,他们结伴出游,享受春日阳光,欣赏山水之美,饮酒赋诗,其乐融融。

诗中通过“青天敛霞云散雨”、“亭皋开霁迎飞盖”、“长江静浪助澄心”等描绘,展现了春日晴朗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赞美。同时,“草木向人如有情”、“松涛鸣籁当鼓瑟”等句,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竹林芜没三径荒”,暗示了历史遗迹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文人雅集的怀念。最后,“此地曾经玉作台”一句,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聚会场所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蕴含了对自然、友情、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雪篇上湛甘泉费钟石二公时久无雪礼部祈雪雪降

江静复川明,荣光满帝京。

是日年祥发,皑皑飞素雪。

缤纷素雪应祈兴,惨淡玄阴万里凝。

瑟瑟初看先集霰,峨峨旋见已成冰。

轻飞急洒乱霏霏,楚水吴山尤自宜。

大路楼台争改色,层城宫阙转生姿。

翻时似浣红尘陌,舞处偏迷白玉墀。

凌空遥曳杂风飘,委谷填丘积不消。

昔望兼时将度岁,今看合夜并连朝。

为庆经冬方入地,谁言上世不封条。

睹瑞欢歌何所致,春卿秉礼崇禋祀。

同云聚景祷前生,赤日韬光斋后避。

共言六律失天司,赖有秩宗能感帝。

秩宗美德合纯精,并操联辉雪比清。

姑圣相逢曾问道,海神出见尽知名。

如盐持调商家鼎,愿糁梅实作和羹。

形式: 古风

送文寿承还姑苏

闻子扁舟将远适,令我幽居心不怿。

岂无白下诸贵游,不及吴门一佳客。

斗酒相逢何草草,不语但持归去好。

挟策耻为三上书,拂衣欲就五湖老。

江湖春涨桃花水,一路烟波通故里。

到处难辞解榻迎,及家好是秋风起。

形式: 古风

告中送顾仪部伯从佥宪齐东因柬臬台二三故人

江云横雨暗春天,万户朝开凝碧烟。

行子出门何意气,辉光马上揖金鞭。

白门杨柳风吹发,荏苒柔条不受折。

雨馀带湿如沾泪,总为游人伤离别。

春愁何处最关情,多病思乡失友生。

草色芊眠迷大路,川原迢递阻严程。

遥知稷下非谈辩,不记墙东隐姓名。

形式: 古风

送吴文选纯叔归养乃父阁老白楼公

相门才子胜前韦,一日思亲千里归。

不随禁闼鹓鸿侣,翻逐吴门乌鸟飞。

倾都冠盖怅追扳,陌上征人尽羡还。

远岫停云看正白,飘花点袖喜成斑。

芝兰会悦桑榆景,高堂昼日偏能永。

鱼美来从旧乞湖,莼香侍进经调鼎。

行乐江山桥梓春,翛然老少离风尘。

纷纷世上多父子,得似君家有几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