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粹公保德通守还朝

与君相见古并门,眉目炯炯清而温。

天涯流落十年事,但指白发俱忘言。

当时射策探月窟,想骑八骏超昆崙。

我时蹇步谩追逐,一蹶不复骖车轮。

岂期末路肯相顾,漂母颇亦哀王孙。

青衫尘土百僚底,忍饥不解安田园。

壮心消尽忧患在,乞怜何异从丘墦。

君才雅为清庙器,未肯碌碌争乘轩。

聊从州县事下考,要为慈母时平反。

吾庸多矣愿自爱,舍鱼不取从熊蹯。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送粹公保德通守还朝》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其仕途的关切。

首句“与君相见古并门”,开篇即点明了与友人的重逢地点,古并门,既暗示了历史的久远,也预示着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眉目炯炯清而温”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友人的外貌特征,炯炯有神的眼眸,清秀温和的面容,传递出友人内心的纯净与温暖。

“天涯流落十年事,但指白发俱忘言”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两人虽历经十年的离散,但面对彼此,却已无须言语,白发见证了岁月的痕迹,却也成为了情感交流的无声证明。

“当时射策探月窟,想骑八骏超昆仑”两句,运用典故,展现了友人过去的才华横溢和志向高远,仿佛他曾经如同神话中的英雄,骑着八骏马,超越了昆仑山,追求着心中的理想。

“我时蹇步谩追逐,一蹶不复骖车轮”则转而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以“蹇步”形容自己的困顿,与友人的高远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己未能与友人并肩前行的遗憾。

“岂期末路肯相顾,漂母颇亦哀王孙”两句,借用了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友人最终能回朝为官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将友人比作被王孙哀怜的漂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青衫尘土百僚底,忍饥不解安田园”两句,描绘了友人在官场的辛劳与不易,即使身处官场,也难以摆脱生活的艰辛,无法安心于田园生活,体现了对友人现实境遇的深切关怀。

“壮心消尽忧患在,乞怜何异从丘墦”则表达了对友人壮志消磨、忧患不断的感慨,同时以“乞怜”与“从丘墦”(乞讨者)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官场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君才雅为清庙器,未肯碌碌争乘轩”两句,高度赞扬了友人的才华,认为其应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不应仅仅满足于官场的平凡职位,表达了对友人抱负的肯定和支持。

“聊从州县事下考,要为慈母时平反”则点明了友人即将担任地方官职,表达了对友人能够为民谋利、平反冤屈的期待,体现了对友人职责的认同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注。

最后,“吾庸多矣愿自爱,舍鱼不取从熊蹯”两句,以“吾庸多矣”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友人能够珍爱自己,选择更符合道德和内心价值的道路,而不是为了权力和地位而妥协。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友人未来发展的关切,充满了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叔宽弟通判泸南

老人出乡不得归,西山颍水含清悲。

脂车独办入蜀计,栾城季子真男儿。

凌云栈道三千里,屈指渡泸五月时。

想欢里门下父老,寒食上冢先蟆颐。

吾弟平生得诗礼,大吾门户惟子期。

巴川僰道人鄙远,谁肯仁义变蛮夷。

蜀筇蒟酱亦安用,唐蒙已死仍疮痍。

请君携泥一丸去,持此关塞安黔黎。

形式: 古风

送普融老

孤云去来无常踪,流水曲折无定容。

纡馀散漫随天风,流行坎止忘西东。

南岳道人曰普融,壁立万仞疑少通。

山林市朝能两空,未觉芥蒂于其胸。

脱身尘埃寓高峰,澹然遗世无冥鸿。

岂知绝物非中庸,忍饥学仙啖柏松。

住山出山偶然中,人不吾舍吾其从。

浆馈未足为污隆,要与后学开盲聋。

我方处世知铅舂,自知冠冕久不工。

愿言香火他日同,二老会当林下逢。

形式: 古风

清源大夫吴人到官之数月凿池引泉植芙蕖大变晋俗遂忘江湖之想作诗寄题芙蓉亭

先生腹有五车书,宜著天禄与石渠。

一日不可食无鱼,何不置之于江湖。

迩来得邑古塞隅,饮酪披毳如羌胡。

汾水浊恶山童枯,不知先生何为娱。

忽然寄诗遣长须,报我县圃开榛芜。

昔为沮洳今可潴,下灌粳稻池之馀。

清流映带红芙蕖,炯然不染先生如。

簿书扰扰徒喧呼,不妨行吟学三闾。

吏民已化愚溪愚,能和紫芝于蔿于。

教条自简俗自纾,三尺不犯鞭与蒲。

愿君越吟小踟蹰,晋楚未觉肝胆殊。

长短莫较鹤与凫,弹铗且缓归来乎。

形式: 古风

次韵叔父题画木石屏风

老人万事无心云,年来道眼等卧轮。

西轩坐阅车马奔,垂天不展空鹏蹲。

屏间怪石千年根,端为先生来结邻。

豪端虽愧蜀两孙,要非丹青阅世人。

空山老干不效珍,荆人异璞埋埃尘。

幸此不遭世俗昏,栋梁圭瓒徒劳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