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天谊所作的《哀张氏二子二首并序》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张氏二子不幸离世的深切哀悼与惋惜之情。
首句“至爱翻疑忍”,开篇即点明了对逝者深沉的爱与难以置信的痛苦。接着,“琼枝忽并凋”一句,以“琼枝”比喻逝去的生命,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突然消逝的悲凉景象。“重泉宁不畏,大杖苦难饶”,进一步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对失去亲人的哀痛。诗人似乎在问,即使在那幽深的地府,逝者是否也会感到畏惧?而生者面对失去亲人时,又如何承受得了这巨大的痛苦?
“命厄天茫昧,魂游夜寂寥”,这两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在诗人看来,生命的终结仿佛是天意的安排,充满了未知与茫然。而当灵魂在夜晚游荡时,四周一片寂静,更显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见怜惟伯仲,生死总相邀”,诗人感叹,只有兄弟之间才能真正理解彼此的痛苦,无论生死,他们的情感纽带始终相连。这句话既是对逝去兄弟的怀念,也是对生者间深情厚谊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生者间情感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