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祖老和尚寄铁牛歌

混沌未分先剖判,生成不假阴阳煅。

头角前来是好牛,皮毛更不重更换。

满目平田无寸草,饥餐渴饮无生老。

威音王佛是如今,有甚众生可寻讨。

哮吼一声天地动,达人见处吾无用。

坐断毗卢世界宽,自是衲僧眼皮重。

一遇知音和始齐,自馀总是闲陪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与寓言手法,探讨了宇宙生成、生命状态以及佛法的深邃哲理。开篇“混沌未分先剖判,生成不假阴阳煅”,以混沌未分之时为背景,暗示宇宙的起源并非由阴阳二元对立所创造,而是自然的、无为的生成过程。接下来“头角前来是好牛,皮毛更不重更换”通过比喻,将新生事物比作一头牛,强调其原始状态的纯粹与不变。

“满目平田无寸草,饥餐渴饮无生老”描绘了一幅荒凉景象,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苦难,无论是草木还是生灵,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命运。接着“威音王佛是如今,有甚众生可寻讨”则提出一个宏大的问题:在佛的智慧面前,世间的一切众生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这句引人深思,似乎在探讨佛法对于一切存在物的普适性与超越性。

“哮吼一声天地动,达人见处吾无用”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佛陀的教诲如同雷霆万钧,能够撼动人心,改变世界。然而,对于那些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的人来说,这种震撼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因为佛法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了他们的灵魂深处。

最后,“坐断毗卢世界宽,自是衲僧眼皮重。一遇知音和始齐,自馀总是闲陪从”表达了佛法的深奥与独特,只有真正理解佛法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价值。对于其他人来说,佛法可能只是闲谈的话题,而非生活的指南。这里强调了佛法的内在性和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内心的觉醒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宇宙、生命、佛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和责任。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生命、觉悟和解脱的追求。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偈

动境遍娑婆,以之成逼迫。

安心一处坐,从是虚生白。

逼迫何逼迫,膏火煎魂魄。

虚白何虚白,广教扬孤翮。

良哉静者心,四海犹为窄。

匹彼在动士,天地何辽隔。

故兹审观究,二者俱介僻。

弃彼而奔此,安得有深益。

乐者自何至,苦者自何适。

苦乐忘根绪,由夫征路陌。

路陌苟不征,耽耽本家宅。

昔未厌瓦砾,今岂重金璧。

金璧有所重,瓦砾未可掷。

瓦砾谓金璧,杀盗应非逆。

金璧谓瓦砾,圣贤失踪迹。

金璧而金璧,瓦砾而瓦砾。

苦乐各平等,法法无假借。

大空离众念,真实无改易。

乐而无乐相,苦亦无苦迹。

苦乐同十虚,心门广开辟。

龙吟而凤鸣,天渊发金液。

人不念诸道,饥口枉求食。

一也及夫此,曹溪称上客。

因思贤圣人,不寐彻残夕。

时哉各勉旃,升沉在咫尺。

形式: 偈颂

题四面法智禅师塔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与太平四面夜坐

城中应接同摩诘,云外无心似老卢。

月白风清深夜坐,出家全不费工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示看经僧

句义纵横那畔彰,五千馀卷总含藏。

如何不觅根头意,空看枝边木叶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