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臈杪赴都,留别嵩林六弟

甚西窗、红摇短烛,销成别泪如许。

谢塘春草和愁冷,残梦半痕留住。萍踪苦。

还赖是、秋风吹向圆波聚。移镫觅句。

记肩凸鏖诗,拳凹斗酒,同写醉时语。

湘皋雁,北雪南云几度。筝弦旧怨弹与。

谁将一寸天涯月,分照两边离绪。君记取。

要修到三生,尚听联床雨。从今细数。

问水驿帆孤,山城骑远,多少断魂处。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冬末腊月时节,诗人即将启程前往京都,与嵩林六弟依依惜别的场景。"甚西窗、红摇短烛",以西窗边摇曳的红色蜡烛,象征着离别的凄凉氛围。"销成别泪如许",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仿佛烛泪都化作了分离的泪水。

"谢塘春草和愁冷,残梦半痕留住",通过谢塘边的春草和寒冷的气候,烘托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萍踪苦",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而秋风又将他们短暂的相聚吹散,如同浮萍般聚散无常。

"移镫觅句",描述诗人借着烛光寻找灵感,回忆起与六弟共度的时光,包括并肩作诗、豪饮畅谈的场景。"湘皋雁,北雪南云几度",以雁南飞和南北的气候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筝弦旧怨弹与",可能暗指过去的离别之痛,如今只能通过音乐来寄托。"谁将一寸天涯月,分照两边离绪",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希望月光能跨越千里,传递彼此的离愁。

最后,诗人叮嘱对方要珍重,期待未来能有再次相聚的机会,哪怕是在梦中也能听到雨声,共享联床夜话。"问水驿帆孤,山城骑远",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以及无数令人感伤的离别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瓶畔丝牵玉虎,篝边被换金猊。看他月上小窗儿。

一桁茜纱如水。天角故人瘦损,绿琴梦远湘湄。

冷吟心事鹤应知。守定梅花无睡。

形式:

一萼红.红梅二首(其一)

翠苔边。甚冷红万点,先为破春悭。

月地调脂,霞天拥髻,真妃昨试还丹。

似二月、江南问酒,指荒村、犹当杏花看。

最是销凝,啼妆印水,绝代婵娟。

飞上寿阳宫额,又娇黄半褪,暗补香瘢。

玉颊笼潮,冰须亸泪,醉时应倚唫肩。

还怕误、阮郎归后,问移家、几日到孤山。

莫逐古溪桃雨,流向人间。

形式:

一萼红(其二)

解明珰。正湘妃倚醉,换了绿罗裳。

绀唾弹冰,绛潮拥月,等闲偷泄春光。

有多少、姹红犹冷,借琼枝、擎出返魂香。

天上梨花,江南桃叶,尽意端相。

还似貂裘走马,向胭脂坡下,乍认凝妆。

蜡泪秋残,鹃心春小,误他几度寻芳。

问谁倚、高楼玉笛,把碎霞、吹满水云乡。

料得守砂句漏,鹤老丹荒。

形式:

云屏暖

乱山孤骑,危楼暝角,暮天如画。

问酒前村,旗影冻云低亚。吟魂潇洒。

定绕遍谁家鸳瓦。天涯客,荒寒赋笔,俊怀慵写。

依约胭脂坡下。更红炉熨晓,翠尊消夜。

典尽貂裘,空记年时游冶。

风醒雪醉,又看到梅花开也。

还暗惹,一点相思随马。

形式: